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传播策略研究——以安徽电视台民生新闻为例
【6h】

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传播策略研究——以安徽电视台民生新闻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一)选择电视民生新闻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选择新媒体环境作为研究背景的原因

(三)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民生新闻的涵义界定

(二)民生新闻兴盛的时代背景

(三)民生新闻的传播特征

(四)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

(五)研究不足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第一屏幕’’上的民生新闻

一、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

(一)新闻选题——去重要性

(二)采访方式——智能互动化

(三)采访对象——搭建沟通平台

(四)案例详析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语态

(一)新闻就是故事——亲和语态

(二)呈现即是参与——互动语态

第三章 “第二屏幕”上的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网站传播

二、民生新闻官方微博传播

(一)《第一时间》官方微博:AHTV_第一时间

(二)《夜线60分》官方微博:夜线60分

三、民生新闻微信公众平台传播

(一)《第一时间》微信公众账号

(二)《夜线60分》微信公众账号

四、突发民生新闻事件在“第二屏幕”的呈现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融媒传播策略

一、重视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话语权争夺

(一)创新融媒策略

(二)深度融媒策略

二、把握民生新闻生命力——年轻受众培养

(一)受众培养的原因和意义

(二)受众培养策略

三、重新定义民生新闻概念——融媒平台打造

(一)改变定位,专注有效信息

(二)改革机制,打造融媒平台

第五章 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及其媒介融合意识

一、对话民生新闻工作者

(一)对话电视民生新闻记者

(二)对话电视民生新闻管理者

二、民生新闻融媒团队建设

(一)流水线式的新闻生产

(二)缺乏融媒素质的新闻团队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一)正在发生的自我转型

(二)电视民生新闻生命力犹在

(三)融媒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生新闻自诞生之初就以其独特新颖的新闻形态一时间成为新闻业界的“宠儿”,以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日为代表的关注百姓生活的电视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新媒体的诞生,中国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移动电子设备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自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强大的冲击。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是电视新闻的一个种类,与其他类型的电视新闻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新闻来源不具有“稀缺性”和新闻内容具有高“服务性”。由于传统的电视“硬新闻”的新闻源掌握在少数媒体的手中,这样的信息“垄断”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新媒体对电视新闻的影响。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源是老百姓身边的,不具有“稀缺性”。高“服务性”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基石,但是新媒体由于其天生的技术优势在信息的“服务性”方面远远超过了电视民生新闻。老百姓想要获得服务性资讯时会更多的选择到新媒体平台上去获得,例如微信的公共服务号。因此,这样的“软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电视民生新闻如今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困境,受众的严重流失,收视的不断下降,广告客户被分流等等,这些都是电视民生新闻急于摆脱的困境。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到自身发展的问题所在。
  在传统媒体纷纷开始开辟新媒体平台时,电视民生新闻是否也在进行着新媒体时代的变革?在本文中,电视民生新闻在电视屏幕上的呈现称之为“第一屏幕”呈现,在新闻选题、采编上既保留着原有的特点,也有一些新的发展。近些年,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几乎都开通了栏目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呈现称之为“第二屏幕”呈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新媒体的运营上表现地良莠不齐。有的虽然已经开通新媒体账号,但几乎“荒废”不用,更不谈研究和维护;有的已经对新媒体发布平台进行了管理和运营。但是,无论哪种情形,电视民生新闻人都没能对自身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剖析,常常把“全媒体”误认为“媒体全”。如此下去,电视民生新闻会将流失更多的受众,关系存亡之忧。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与其他类型的电视新闻或传统新闻一样,迫切需要重新定位,整合媒介,搭建平台,找到最适合民生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如今的社会话语权争夺日渐激烈,想要掌握有力的话语权,依靠“传统媒体”这个品牌已经是远远不够了。在新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在本土树立自己的品牌,要懂得建立品牌营销品牌。这里所说的“营销”并非违背新闻职业的要求,相反,在自媒体泛滥的时机,民生新闻正可以用新闻专业主义来树立自己的新闻品牌。在民生新闻融媒传播策略方面,创新和深度是良药,培养年轻受众是关键,建立融媒传播平台是途径,建设搞融媒意识和能力的新闻人才团队是根本。
  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出路必定是经历自我的转型,不保留个性的随波逐流或者面对新环境不积极应变都是很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但是这样的转型是一个过程,有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一定会经历痛苦的淘汰,但是剩下的“强者”将会完成自我的转型,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命力犹在。
  在未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界限将不再分明,如今的“新媒体”会因为“传统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则会借新媒体的力量焕然新生。这就是媒介融合后的“后新媒体时代”。而电视民生新闻必须依靠自身的升级转型,才能够不被受众遗忘,才能在“百家争鸣”的新媒体时代拥有话语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