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传播视阈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新发展
【6h】

从传播视阈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新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一、大遗址保护的国际趋势

1、美国

2、意大利

3、日本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况

三、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社会作用

1、增强民族认同感

2、提升文化软实力做遗产保护强国

3、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原则

1、以考古发掘研究工作为基础

2、以保护考古遗址为核心

3、以走向公众为目的

第三章 公众考古传播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大众传播的特征

二、公众考古学的学科目标

三、公众考古传播的必要性

四、公众考古传播媒介分类

1、纸质印刷媒体

2、电视媒体

3、新媒体

五、公众考古传播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影响

1、宣传普及

2、舆论引导

3、学术交流

4、记录保存

5、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第四章 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传播平台

一、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媒体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三、媒体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中的发展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配备专业人才

2、健全资料体系,完善报道机制

3、树立品牌节目,巧用新型媒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大遗址更是具有其他很多文物不能比拟的社会价值和重要作用,因为它曾见证所在区域国家、民族、城市的岁月变迁和繁荣衰败,也是当地居民世代生产生活的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存的大遗址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考古学界、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的重视和关注。根据我国大遗址的特点,经过多方专家和学者的论证,提出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
  如何更好的保护我国现存的大遗址,如何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古代文明得到共享和传承,除了需要国家、政府、省市各级考古专业机构的通力合作,更需要通过公众考古传播的有效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发挥作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对古代文明、考古发掘、研究成果的保护、利用和展示。通过多元化媒介的宣传和推广,促成大遗址保护工作和公众考古传播的良性互动,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游憩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位,推动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文章整体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中外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再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做出说明。
  第二章从大遗址保护的国际趋势入手,提出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中的新生事物。罗列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原则,分析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第三章主要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公众考古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考古遗址公园与公众考古传播各自的特点和概念,明确考古遗址公园的公众考古传播属性。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现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众考古传播方式进行客观分析,充分肯定公众考古传播对考古遗址的诠释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对公众考古传播的多媒介、多手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考古遗址展示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章根据前文研究的内容,结合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特点,对遗产保护与公众考古传播提出一些思考和可行性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和共享。
  结语部分阐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公众考古传播相关的内容,提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推动考古学科与其他不同学科的碰撞和交流。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能够实现我国大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通过各类媒介的宣传和推广,促成大遗址保护工作和公众考古传播的良性互动,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功能、教育功能、游憩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探索实践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发展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