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研究
【6h】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

第二节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概况

一、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考古发掘

二、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研究

第一节 墓葬的主要形制

一、土坑墓

二、砖室墓

三、石室墓

四、砖石混筑墓

第二节 墓葬形制的特点及其文化因素

一、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特点

二、墓葬形制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随葬器物

第一节 瓷器

一、瓷碗

二、瓷执壶

三、瓷盏

四、瓷罐

五、瓷盒

第二节 金属器

一、金银器

二、铜器

三、铁器与锡器

第三节 其他随葬器物

一、陶器

二、漆、木器

三、文房用具

四、其他随葬器物

第四节 从随葬品看两宋时期安徽社会现状

一、从随葬品看安徽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二、佛教的发展

三、贫富分化与僭越现象

第四章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期研究

第一节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期

第二节 安徽宋墓演变的历史因素

第五章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区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前关于宋代考古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型遗址、帝王陵墓和大区域墓葬的宏观研究上,对于各小区域的研究甚少。建国以来,安徽境内发现了大量宋墓,分布广泛,种类丰富,但是缺乏全面、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搜集1949年以来公开发表于考古期刊上的安徽宋墓材料,对墓葬的形制与随葬器物进行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分析,梳理出两宋时期安徽地区墓葬发展的主要脉络。将安徽地区分为三个小区,廓清了各区域的墓葬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墓葬中的文化因素、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以及墓葬发展演变的历史因素。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首先阐明本文的资料来源、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分三个阶段简要阐明了安徽宋墓考古发掘情况与每个阶段的重要墓葬,回顾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目前安徽宋墓研究中的重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两宋时期安徽地区宋墓进行系统性地研究,揭示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所反映的文化面貌。第二章,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首先按照墓葬建材的差异,将安徽宋墓分成四个类型,即土坑墓、砖室墓、石材墓与砖石混筑墓。再对每一类别进行分型分式的研究,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脉络,总结出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特征,分析墓葬形制中的特殊葬俗及其含义,详细探讨了墓葬形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第三章,对安徽宋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首先按材质的不同,将随葬品分成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与锡器、陶器、漆木器、文房用具等类别进行分析,勾勒出安徽宋墓中随葬器物的大体面貌。通过分析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和质地,探讨了安徽地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状况、社会的贫富分化以及僭越现象。第四章,对安徽宋墓的分期研究。根据第二、三章中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的考古类型学分析,综合墓中出土的铜钱、铜镜、墓志等有纪年意义的随葬品,将安徽地区的宋墓分成三期:北宋初期即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公元960-1022年)、北宋中晚期即宋仁宗至宋钦宗时期(公元1023-1127年)、南宋时期即宋高宗至宋末帝时期(公元1127-1279年)。总结出了每一期安徽宋墓的特征,构建起墓葬发展、演变的时间框架。再结合每一期的历史背景,从政局、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对安徽宋墓的影响。第五章,把安徽境内宋墓进行区域的划分,对各小区域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安徽地区宋墓的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的特征、组合的差异,将安徽宋墓分为淮北与皖中丘陵区、安庆区、皖南区三个小区域,归纳了各区域墓葬的基本特征,总结出各区发展的相似处与差异。各区墓葬发展演变的规律基本相同,四种墓葬形制各区都有发现,随葬器物的组合大致相同。各区墓葬的差异并不大,其中淮北与皖中丘陵区墓葬既有北方文化因素,又具有南方墓葬的风格,呈现出文化杂糅的特征。而安庆区与皖南区墓葬的南方风格则更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