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很不X”和“不很X”的不对称研究
【6h】

“很不X”和“不很X”的不对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很不X”的研究概况

1.2.2 “不很X”的研究概况

1.2.3 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1.5.1 语料来源

1.5.2 符号说明

第二章 “很不X”和“不很X”在形容词选择上的不对称

2.1 当X为贬义形容词时的不对称

2.1.1 两类贬义形容词

2.1.2 对X为贬义形容词时不对称现象的解释

2.2 当X为大小量形容词时的不对称

2.2.1 小量形容词用于“不很X”结构

2.2.2 大量形容词用于“很不X”结构

2.3 小结

第三章 “很不X”和“不很X”在动词选择上的不对称

3.1 当X为心理动词时的不对称

3.1.1 当X为消极心理动词时的不对称

3.1.2 当X为积极心理动词时的不对称

3.1.3 当X为认知心理动词时的不对称

3.2 当X为能愿动词时的不对称

3.3 当X为行为动词时的不对称

3.4 当X为“好V”时的不对称

3.5 小结

第四章 “很不X”和“不很X”在句类上的不对称

4.1 靠很不X”和“不很X”在陈述句中的分布

4.2 “很不X”和“不很X”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4.2.1 “很不X”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4.2.2 “不很X”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发现

5.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很不X”和“不很X”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常用结构,当前对这两种结构的研究多集中于“很不X”,以及当X是形容词时的选择限制问题,对两者的对比研究还不够充分。本文尝试从不对称的角度,对“很不X”和“不很X”两种结构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从两个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当X是形容词时,“很不X”和“不很X”在X选择上的不对称状况。当X是贬义形容词时,有些贬义形容词可以用于“很不X”和“不很X”两种结构中。我们将其分为两种类型:适用于两种结构和只适用于“不很X”,由此发现贬义形容词多用于“不很X”结构中。当X是大小量形容词时,发现有些小量形容词可以用于“不很X”结构中,有些大量形容词可以用于“很不X”结构中,并对其原因作出系统地解释。
  第三章分析了当X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行为动词,以及“好V”结构时,“很不X”和“不很X”会出现的不对称情况。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将心理动词分为五类,并将能愿动词分为表示可能性、愿望、必要性、许可的四大类来加以分析。对行为动词的分析则较为简单,表抽象意义的行为动词都可用于“很不X”和“不很X”结构中。可以用于“很不X”和“不很X”结构中的“好V”,绝大多数属于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小部分为形容词,因而本文将“好V”归于第三章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好V”更容易用于“很不X”中,本章通过比较“很不X”、“不很X”同“太不X”、“不太X”来加以解释。
  第四章主要是从句类的角度,对“很不X”和“不很X”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时的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很不X”和“不很X”用于句子结构为转折复句的称述句中是不对称的,用于疑问句中也是不对称的。
  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发现及需要继续研究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