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商界朋友们的喉舌”:《申报·业余周刊》研究(1932-1937)
【6h】

“工商界朋友们的喉舌”:《申报·业余周刊》研究(1932-1937)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申报》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近代上海职工群体的研究

三、目前研究之不足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申报·业余周刊》的创刊缘起

第一节 30年代的上海工商业及职工群体

一、上海工商业在艰难中发展

二、上海普通工商业职工的生活状况与文化素养

第二节 30年代的媒介生态与《申报》的发展困境

一、国民党政府对舆论的钳制与新闻界的抗争

二、《申报》的发展困境

第三节 《业余周刊》的创办

一、《业余周刊》的创办及其宗旨

二、《业余周刊》的主持人与作者群体

三、《业余周刊》的主要内容和栏目设置

第二章 “平民的微声”:职工读者的言说和表达

第一节 声张就业权利,讨论职场文化

一、失业的恐怖和就业权利的声张

二、职场文化的讨论

第二节 描绘女性职业图景,呼吁妇女解放

一、走出家庭的职业妇女

二、职业女性的不同生活图景

三、女性解放的讨论

第三节 关注抗日时局,积极建言献策

一、抗日救亡,从我做起

二、评论国货困境,关心民族经济发展

三、评议中日局势

第四节 渴求接受教育,讨论业余生活

一、诉说对接受教育的渴望

二、表达对业余生活的看法

第三章 “时代的责任”:《申报·业余周刊》编者的教育和引导

第一节 业余教育:介绍国内外时局和各类文化知识

一、介绍国内外时局

二、介绍各类文化知识

三、知识型文章的特点

第二节 言论引导:“业余漫谈”专栏的发声

一、倡导民众关注时事

二、呼吁各方参与救亡图存

三、鼓励读者改善自身境遇

第四章 《申报·业余周刊》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申报》进行业务革新的尝试

一、独树一帜的宗旨及内容

二、平民化的编辑策略

第二节 《申报》发展社会教育的努力

一、业余修学的鼓动者

二、知识传播的实践者

三、《业余周刊》与《申报》一馆两校的密切关系

第三节 《申报》呼吁抗日救亡的阵地

一、从大声疾呼到难觅踪迹

二、转变的原因试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拥有近80年历史的《申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申报》进行了改革,《业余周刊》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业余周刊》自1932年12月4日诞生,终刊于1937年1月24日,前后共计发行了210期,致力于打造“工商界朋友们的喉舌”。不同于一般的“喉舌”,《业余周刊》不仅要做传递职工声音的“话筒”,还要为读者群体发声、促进职工发展。它就此提出了三项使命:1、“提高社会中坚分子——店员工友学徒们的教育程度”;2、“改进工商界的业余生活”;3、“团结群众力量,共同负起救国的重任”。
  然而,《业余周刊》并未得到学术界相应程度的关注。笔者通过文本梳理,发现这个“喉舌”是被读者和编者共同建构起来的。一方面,《业余周刊》传递上海职工读者的声音。他们积极送稿,呈现出的形象是一个个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鲜活个体,不再是失声或被代言的群体。他们的媒介参与是我们考察职工生活和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丰富对该群体的认知。另一方面,《业余周刊》为上海读者群体发声、促进职工发展。从其办刊宗旨和办刊作为来看,编者主动参与到了这个特殊“喉舌”的建构当中,各类知识的传递和“业余漫谈”栏目的直接发声都是重要手段。由此,笔者认为《业余周刊》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能够为当今媒体更好地关注国计民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论述了《业余周刊》的创刊缘起。先是分析民族危机下的上海工商业及其职工群体的特点,然后就《申报》30年代改革前的背景和困境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并进而概述《业余周刊》的办刊情况。
  第二章梳理了《业余周刊》中的职工读者文章。它们主要涉及职业议题、女性议题、救亡图存议题、业余生活议题四个方面。通过分析上海职工的生活书写和言论表达,我们可以还原这个“读者论坛”。在职业议题方面,广大周刊读者声张就业权利,讨论职场文化;在女性议题方面,他们描绘女性职业图景,倡导妇女解放;在救亡图存议题方面,读者们呼吁从自身做起、对国货发展提出建议、并对中日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业余生活方面,他们渴求接受教育,表达了改善业余生活的诉求。
  第三章着重考察《业余周刊》编者的主动作为,分析它如何为读者群体发声、促进职工发展。周刊向职工读者告知了国内外社会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各类文化知识与学习方法,借此行使自己的教育之责。“业余漫谈”专栏的发声是周刊直接进行引导的手段,提倡民众关注时事、呼吁各方参与救亡图存、鼓励读者改善自身境遇。
  第四章是基于前三章的研究来总体评析《业余周刊》的历史价值。首先,它是《申报》业务改革的一种尝试,以商业性副刊的面貌出现,贯彻着独树一帜的办刊宗旨和平民化的编辑策略。其次,它也是《申报》发展社会教育的一种努力。积极地鼓动读者进行业余修学,大力地传播各类知识,与《申报》的“一馆两校”共同构成了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再次,它是《申报》呼吁抗日救亡的一块重要阵地。但是这种呼声出现了逐渐式微的变化,是其价值减损的表现。而史量才遇害、《申报》态度的转变和编辑李公朴的离开是其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以此也可审视出媒介生态环境与报刊之间的复杂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