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故事的新闻——《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的比较研究
【6h】

作为故事的新闻——《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为何在对人物报道的研究中将新闻与故事相勾连?

(二)为何选择研究《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

二、研究综述

(一)《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研究概况

(二)新闻与故事的关系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新闻叙事学

(二)文本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

(一)研究路径

(二)研究样本

第二章 选题与主题——新闻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一、谁的故事——人物选题分析

(一)性别:倾向男性群体

(二)职业:侧重文学与艺术领域

(三)年龄:聚焦中老年群体

(四)国籍:本国公民为主

二、什么故事——报道主题分析

(一)塑造人物形象

(二)传递人物思想

(三)折射历史事件

(四)聚焦某一群体

第三章 主体·场景·冲突——故事如何被讲述?

一、叙事主体:作为故事讲述者的“记者”

(一)记者“在场”并居于“台前”

(二)“我”即记者

(三)“我”是报道对象

二、构建场景:多维度视角

(一)时间、地点、人物、动作、语言的多维度

(二)用背景资料凸显场景的意义

三、营造冲突:在现实与欲望之间

第四章 结语

一、如何理解“作为故事的新闻”?

二、“作为故事的新闻"等同于“新闻故事化”吗?

三、非虚构写作是“作为故事的新闻”的趋势吗?

(一)非虚构写作的界定

(二)非虚构写作的本土化实践

(三)非虚构写作的新闻实践处于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14年起,以《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为代表的人物类媒体纷纷改版,共同指向于一个新的诉求----故事。它们明确表明自己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而是写作精妙的故事,明确表明自己旨在发现故事、实现故事,惟一真正提供的就是故事。以此为契机,“作为故事的新闻”成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主题,旨在探究新闻讲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又以何种方式被讲述,换言之,是关于报道内容与报道策略的分析。故事既指向内容,也涵括形式。作为内容的故事,我们着重研究其人物的选择与塑造。作为形式的故事,其叙事策略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选取《南方人物周刊》改版后的非虚构栏目与《人物》杂志改版后的特写栏目为研究样本,借助叙事学的视角,采用文本分析法,得出两份杂志的故事路径整体相似,差异细微。《南方人物周刊》与《人物》杂志均倾向于对精英群体的报道,且较多聚焦于文人作家群体和演艺明星群体。在对他们的报道中,或是塑造人物形象,或是传递人物思想。在对基层民众的报道中,倾向于表达“是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最终雕刻出了那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就叙事主体而言,《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以第一人称“我”的称谓走向台前,对事件的分入有所深化,“我”即记者,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记录者,也是故事内的亲历者和目击者。《人物》杂志的记者以第三人称“记者/《人物》/《人物》记者”的称谓走向台前,相较之下对事件的介入不如《南方人物周刊》那般纵深,较多表现为故事外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就场景而言,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和语言五个维度将人物置于动态之中,文字报道亦能具备画面感。就冲突而言,现实与欲望之间的鸿沟引发冲突,冲突促使人物行动,行动带来一定后果,后果又引发新一轮的冲突。在这两种叙事策略的应用上,《南方人物周刊》贯彻的比《人物》杂志显得更为彻底、普遍一些。前者有时会将整篇报道都融于一个个场景之中,而后者多只是在开头或其他处展现一两个场景。将新闻与故事相勾连并非首次,以往的研究往往将此等同于“新闻故事化”。它被视为一种现象,多围绕着成因、表征与优劣势进行分析,且有趋同之嫌,无外乎受众需求与媒介市场竞争的合力驱使,动作与场景的运用使报道更加形象生动,并应警惕娱乐化与庸俗化的滥觞等。研究发现,“作为故事的新闻”并不等同于“新闻故事化”,前者包含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而后者仅限于形式层面。与此同时,非虚构写作平台大量涌现,加之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高价售出影视改编权等,“非虚构写作”一时间如火如荼。这一概念突破了新闻视域,是在文学视域中强调真实。它为人物报道的转型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也注入了新的写作特点。但是囿于市场化的新闻期刊定位,在实践中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至于能否成为新闻写作转型的新趋势,则还需时间的检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