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变”与“不变”: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四十年代”与“八十年代”
【6h】

“变”与“不变”: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四十年代”与“八十年代”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40年代苦闷和寂寞的书写

第一节 4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二节 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促成汪曾祺创作

第三节 上海——北京的孤寂生活加速汪曾祺创作

第二章 80年代人情美人性美的赞歌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创作

第二节 边缘化的叙事

第三节 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 80年代创作的转变

第一节 叙事人称的转变

第二节 旧作重写

第四章 两个年代小说创作的不变

第一节 汪曾祺小说的叙述方式

第二节 汪曾祺小说的求异观

第三节 汪曾祺小说的民间意识

第四节 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汪曾祺一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40年代、50-70年代、80-90年代三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只有三篇作品,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是40年代和80年代。从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叙事、结构上看,这两个时期创作的变化,但始终没改变的是作家一直用真挚的情感书写普通人有滋有味的平凡生活,对平常人生的高歌和赞扬,对命运无常的悲悯与同情。
  本文在学者们从语言、风格、结构、文体、叙事、题材、内容等不同角度研究汪曾祺作品的基础上,从创作的两个重要时期40年代和80年作品风格的变化着手,分析其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两个时期创作的延续和发展,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汪曾祺。笔者在汲取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文本的感悟体会进行分析、梳理两个时期作品,挖掘社会的变迁和作者的人生阅历对其小说创作风格演变的影响,并以此为着手点纵向分析作家两个时期作品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力图抓住两个时期小说的一些特点,撇开常人对其文本表层静态的形式特征描述,深入到形式背后变化的根源。
  第一部分主要从汪曾祺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和毕业初期在上海北京一时无法立足时忧伤孤独情感入手分析其40年代小说创作,展现作家的家庭出身、人生阅历促成汪曾祺走上创作道路并形成初期创作风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80年代已年逾花甲的汪曾祺重回文坛,完全抛开40年代创作时的苦闷寂寞风格,不再对笔下人物进行挑剔嘲谑,反而对人物充满温情与尊重。正是基于对人物的温情使他在80年代开始大唱人情美、人性美的赞歌,传达对和谐健康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并通过对作家边缘化的叙事和作家豁达开朗人生态度的分析来对此期的创作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从作者在80年代叙事人称的转变和旧作重写来分析两个时期创作的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作者人生的态度。不论是作品叙事人称的转变还是旧作重写,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世事的淡薄,对人性美好的肯定,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出作家创作心态的成熟。第四、五部分论述作家从40年代苦闷压抑的书写到80年代人情美、人性美的赞歌的转变的过程中,曾经几度变化超越,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用一生的努力去追寻。本部分从叙事方式、求异观、民间意识、悲剧意识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汪曾祺两个创作的延续性。
  汪曾祺从现代到当代,一生创作道路几经周折转变,他一直在追求着变化和超越,并在80年代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本文主要探寻作家两个创作重要时期的“变”与“不变”,并深入挖掘作者因时代和个人际遇的不同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以此来研究其小说创作整体观,试图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汪曾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