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6h】

庄子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关于儒家和道家两个学派的分歧的研究

(二)关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

(三)关于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

(四)关于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

(五)关于庄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庄子生态伦理观的历史追溯

(二)《庄子》

二、庄子生态伦理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第三章 庄子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一、“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

二、“道法自然,天道无为”的生态价值观

三、“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生态审美观

四、“人与天一,物我不分”的生态整体观

第四章 庄子生态伦理观的特点及局限性

一、庄子子生态伦理观的特点

(一)崇尚自然的态度

(二)强调平等的意识

(三)追求和谐的观念

(四)提倡节制的思想

二、庄子生态伦理观的时代局限性

(一)观念局限:朴素的唯物主义生态观

(二)认识局限:朴素的生态思维观

第五章 庄子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二、“道法自然,天道无为”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人类节制思想的形成

三、“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有利于人类平等意识的形成

四、“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生态审美观有利于人类尊重自然态度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作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作家,庄子以汪洋恣肆的文字为形式,以脱俗的审美为情怀,以打破世俗的观念为内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特殊而又多彩的精神世界,“道法自然”思想,“人与天一”思想,“万物其一”思想等表述出了庄子对和谐、对平等、对万物共生的期望与追求。庄子哲学中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为解决当前中国日益恶劣的生态情况和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破坏越来越多,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禽流感,雾霾等现象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怎么解决,答案在哪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从优秀的文化传承和丰富的传统思想中去寻找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答案。《道德经》《庄子》都是关于生态思想非常好的作品,尤其是《庄子》包含着很多可以被现代人借鉴的生态伦理思想,被很多专家学者拿来研究。庄子的哲学核心观点和老子一样也是“道”,但他在生态观上,更崇尚自然,提倡平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结合现代生态文明的一些观点,对庄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进而为建构新的生态伦理观念提供重要的思想智慧。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庄子生态伦理观的产生进行解析。从庄子其人其书来入手,来了解一下庄子的生平,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人,庄子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制度的开始转型,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等,这对于他的创作和思想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有反映。然后介绍其著作《庄子》,并对其生态伦理观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第二部分是庄子生态伦理观的基本内容,首先从“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入手,分析了自然万物的本源和归宿问题,即“道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有道产生,那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高低尊卑之分的,所以才会有“物无贵贱”的平等观。接着又分析了“道法自然,天道无为”的生态价值观,分析了庄子崇尚自然,提倡无为思想的产生,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有节制的为,这和我们今天讲的“节约型社会”是一致的。再次总结了“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生态审美观,倡导人们要爱护自然万物。最后谈到“人与天一,物我不分”的生态整体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部分,分析了庄子生态伦理观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关于生态伦理观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祟尚自然的态度”,二是“强调平等的意识”,三是“追求和谐的观念”,四是“提倡节制的思想”,这也是从庄子生态伦理观内容里面分析总结出来的。当然,庄子生态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这个局限性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可以称之为历史局限性,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思维局限,二是认识局限。
  第四部分,从庄子祟尚自然的生态观念出发,联系实际,将其生态智慧和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总结出一些可行的观点并诠释出来,从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借鉴庄子观点如何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类节制和平等思想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现代人们走出自我,走进自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这些思想的分析和总结,为庄子生态观念与现代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