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生态视角下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6h】

组织生态视角下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经济模式兴起推动传统物流业寻找新增长点

(二)物流生态圈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能

(三)国内物流生态圈发展出现瓶颈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

(一)组织生态理论

(二)生态圈概念

二、组织生态理论研究

(一)组织生态理论应用

(二)组织演进思想研究

三、生态圈研究

(一)生态圈

(二)物流生态圈

四、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一)物流生态圈演进内涵

(二)研究变量和假设

二、模型设计

第四章 变量测量与问卷调查

一、研究变量测量

(一)测量指标选取思路

(二)测量指标选取原则

(三)测量指标初步选取

(四)测量题项初步设计

(五)测量指标及题项优化

二、问卷调查

(一)调查样本选取

(二)问卷设计

(三)预调查及问卷修正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第五章 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样本变量特征分析

二、企业特征对测量变量的影响分析

(一)企业规模

(二)企业年营业收入

(三)企业成立年限

(四)企业所属行业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四、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一)结构方程全模型构建

(二)模型拟合度评估和修正

(三)路径分析与模型假设检验

(四)结论与模型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正确认知生态圈,寻找适宜生态位

(二)促进各维度影响力发挥,扬长避短

(三)加速处理内部矛盾,加强第三方监管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变革和经济效率提升,经济社会日益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以共享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合作、共建、共享、共赢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构建“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物流作为节约资源和人力成本之外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整体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基础设施联通不够、作业成本高、运作效率低、服务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物流业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工作任重道远。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使其正向低碳运作、协同共有、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方向发展。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核心和关键已逐渐转变为能否重构出更具适应性和竞争力的高效组织生态系统,生态圈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能。物流生态圈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实践,符合新时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要求。当前,国内物流生态圈大都处于起步期,在此背景下,研究从组织生态视角出发,以物流生态圈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影响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的因素,以期能对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分析和商业化运营策略制定有所裨益。
  首先,在梳理组织生态理论和物流生态圈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物流生态圈发展现状基础上将组织生态理论引入物流领域,以共生性、自洽性和生态圈演进体现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从生态圈主体特征、客体特征和支持系统特征分析影响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的因素,通过文献回顾、调查访谈提出16条假设,并形成概念模型。
  其次,借鉴部分已有量表、理论和访谈结果得到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影响因素初始测量量表,根据预调查反馈意见及专家建议,对量表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一个包含42个题项的正式调查问卷,并回收321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包含295份问卷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基本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数据基本效果良好;企业特征对测量变量的影响分析说明企业规模、企业年营业收入、企业成立年限和所涉及的行业对被调查对象感知和理解测量变量影响甚微;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了测量量表及样本数据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有效性。
  再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方法,对组织生态视角下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即理论假设的路径关系与实际测量数据比较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和假设比较理想;16条假设关系中,13条通过检验,3条未通过,分别为:生态圈主体特征方面,组织及人力素质、创新能力、平台服务与物流生态圈共生性显著正相关,创新能力、平台服务与物流生态圈自洽性显著正相关,组织及人力素质与物流生态圈自洽性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生态圈客体特征方面,用户需求与物流生态圈共生性和自洽性均显著正相关;生态圈支持系统特征方面,孵化、金融服务、文化环境与物流生态圈共生性显著正相关,金融服务与物流生态圈自洽性显著正相关,孵化、文化环境与物流生态圈自洽性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方面,共生性、自洽性与生态圈演进显著正相关。
  最后,借助实证结论分析组织生态视角下物流生态圈演进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物流生态圈构建和规范生态圈演进行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引导正确认知生态圈,寻找适宜生态位,增强参与者责任意识;第二,促进各维度影响力发挥,扬长避短:强化生态圈主体主导作用、深化生态圈客体引领作用、提升生态圈支持系统支撑作用;第三,加速处理内部矛盾,加强第三方监管:理性看待生态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置处理物流生态圈利益相关者纠纷的第三方部门、加强对生态圈日常运营的监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