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资本视域中的网络微公益研究--以互联网医疗众筹为例
【6h】

社会资本视域中的网络微公益研究--以互联网医疗众筹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公益众筹悄然兴起,网络微公益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网络微公益的产生,改变了传统公益的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公益的发起者、参与者、传播者和监督者,有效弥补了传统公益“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缺陷,改善了传统公益发展中的些许困境,为公益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互助模式,开拓了公益事业新领域,促进了互联网时代全民公益局面的快速形成。 网络微公益的兴起,固然与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公益平台的搭建及其更具交互性、透明性、传播性的运行机制有关,但更离不开我国社会成长所累积的良性社会资本。中外大量的实践证明,社会资本所蕴含的社会网络、信任、互惠规范、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对于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时下我国网络微公益之所以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其重要原因即在于网络微公益的运行特点与社会资本的内含指向相得益彰。一方面,网络微公益的平台特点和运行特征契合了社会资本所聚焦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信任、互惠规范、社会参与和合作,有力地提升了人们参与网络微公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网络微公益的发展,有利于拓展社会关系网络、提升社会信任、强化互惠规范以及创新社会合作治理机制等,推动了我国社会的成长,是良性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渠道。当然,基于网络公益平台与运行机制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定时期的社会资本总体存量,以及不同主体占有社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网络微公益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脱序和失范的问题,如信息鸿沟影响社会公平、项目的时效限度、项目绩效不平衡、项目公信力焦虑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其一,公众参与广度、强度与可持续度的有限性;其二,互惠合作规范与机制的失灵;其三,不同群体社会关系网络的限度;其四,社会信任危机的存在。所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和困境,首先要完善公益组织平台来扩展社会关系网络,其次要培育公益精神来提升参与动力,再次要健全法律制度来强化社会信任、互惠合作规范,最后要构建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以此促进社会资本的再积累与网络微公益的良性发展。 概言之,网络微公益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所赋予的动力机制,展现了我国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同时,网络微公益的发展,亦将推进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再累积。社会资本存量和质量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大发展,形成人人为公益、公益为人人的美好局面,也将扩展到社会治理的诸多领域,优化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著录项

  • 作者

    郭佳丽;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社会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理响;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视域; 网络; 互联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