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保险革新发展研究--以“相互保”为例
【6h】

互联网保险革新发展研究--以“相互保”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引言

1.1文献综述

1.1.1国内文献综述

1.1.2国外文献综述

1.1.3中外文献评述

1.2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1.2.1研究方法及思路

1.2.2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互联网保险与相互保险的融合

2.1互联网保险的演进

2.2相互保险的演进

2.3互联网与相互保险融合的尝试性案例

第3章互联网与相互保险的结合——以“相互保"为例

3.1“相互保”案例分析

3.1.1“相互保’’定义

3.1.2“相互保”实际保费测算

3.1.3‘‘相互保”对比传统重疾险

3.2“相互保”大热原因分析

3.2.1我国重疾险市场现状

3.2.2“相互保”优势分析

3.3“相互保”性质分析

3.2.1“相互保”与网络互助

3.3.2“相互保”与相互保险

3.3.3“相互保”叫停原因

3.3.4升级后的“相互宝”

第4章利用Shapley值模型优化相互保险机制

4.1相互保险中的博弈关系

4.2 Shapley值模型介绍

4.3数值案例分析

4.4 Shapley值结论分析及应用

第5章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相互保险创新的构想与建议

5.1互联网相互保险开发方面

5.1.1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操作流程

5.1.2通过欺诈行为分析降低骗保风险

5.1.3高效率挖掘客户需求

5.1.4提升精准定价与营销能力

5.1.5大数据加速互联网保险渠道向“业态”转化

5.2互联网相互保险的监管机构方面

5.2.1逐步完善互联网保险经营规范与监管条例

5.2.2鼓励创新,给予宽容

5.2.3组织相关机构开展行业研究

5.2.4大力开展相关人才培养

5.2.5积极推进“互联网+相互保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5.3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董昊宇;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保险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国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K0S5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