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带一路”与“工业4.0”背景下中德制造业合作研究
【6h】

“一带一路”与“工业4.0”背景下中德制造业合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产业合作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产业合作理论基础

2.2文献综述

第3章 中德两国制造业合作情况分析

3.1中德制造业合作现状

3.2中德制造业合作特点

3.3“一带一路”与“工业4.0”背景下中德加强制造业合作的必要性

3.4“一带一路”与“工业4.0”对中德制造业合作的影响

第4章 中德两国制造业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4.2 解释变量的选择

4.3 模型设定

4.4 实证检验

4.5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促进中德两国制造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5.1调整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

5.2加大制造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

5.3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加强中德高端制造业合作

5.4优化中德制造业进出口结构

5.5在制造业合作的基础上,合理引进外资

5.6 建立中德产业技术合作基金

第6章 结言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纷纷提出回归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3年4月,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计划,之后美国、日本、欧盟也提出了自己的制造业发展计划。2013年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2015年5月中国正式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中德之间的制造业合作势在必行。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产业分工合作理论、产业梯度推移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建立中德制造业合作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工业制成品贸易、德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分析中德制造业合作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和“工业4.0”背景下中德制造业合作的必要性,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机遇。此后又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中德制造业合作的经济效应,对影响中德制造业合作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科技创新差距与产业内贸易水平正相关,德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负相关,最后对中德制造业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