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的康复方案研究
【6h】

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的康复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xslx

zlwtitle

lwtitles

Text1

Text9

Text6

Text8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对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相关肌肉的长度及其表面肌电进行测试,设计针对性康复方案,研究该方案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将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患者36名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实行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针对性康复方案,B组实行传统康复方案,C组不干预,A、B组进行为期6周的康复,分别对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的胸小肌指数(PMI)、肩胛骨指数(SI)、肩胛骨外侧滑动试验(LSST)、上肢稳定性(Y-balance)、肌肉激活程度(MVC%)以及肌肉激活比率(UT/MT、UT/LT、UT/SA)进行测试,对测试指标组内康复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研究结果:PMI:A组康复训练后PMI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B、C两组。SI:A组康复训练后SI显著增加,且与B、C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LSST:A组康复训练后双侧差异显著减小。Y-balance:A组的外下方稳定性康复训练后有非常显著的提高,B组有显著提高;同时康复训练后A组得分与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目标肌肉在目标动作中的肌肉激活程度:康复训练后A组UT在W动作中激活程度显著下降;B组MT在T动作中激活程度显著升高;A、B组LT在Y动作中的激活程度显著提高;B组SA在推肩俯卧撑中激活程度非常显著提高。肩胛带肌肉在动作中的肌肉激活程度及肌肉激活比率:①屈曲:康复训练后A组SA激活比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与C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B组康复训练后MT激活比率有显著提高②外展:A组康复训练后UT激活程度有显著性降低;A组LT、SA激活比率显著性提高;B组MT激活比率显著提高。③前臂抵墙滑行:A、B组SA激活程度显著提高,B、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康复训练后MT激活比率显著提高,A、B组SA激活比率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1.由胸小肌牵拉、肩胛提肌牵拉、肩胛骨主动复位训练组成的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对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患者的康复效果要优于传统肩胛骨动力异常康复方案.2.对KiblerⅢ型肩胛骨动力异常患者的肩胛提肌和胸小肌进行牵拉与对斜方肌上束牵拉相比更能有效缓解该类型患者肩胛骨的过度前倾和上移.3.前臂抵墙滑行动作与推肩俯卧撑动作对前锯肌有同样水平的激活,但其动作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推肩俯卧撑练习前的基础激活训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