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刍、镜像、干预--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
【6h】

反刍、镜像、干预--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日常/大众摄影

第一节 家庭相册——姿势

第二节 证件照——体制与身份

第三节 集体合影——个人与群体

第四节 影楼——大众美学的生产基地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几个案例

第一节 姿势——邱志杰《好》系列

第二节 体制与身份——耿建翌《证明》、《有效证明》与孙建春《哭泣的证件照》系列

第三节 个人与群体——庄辉《合影》长卷

第四节 大众美学的生产基地——庄辉、旦儿“玉门人家照相馆”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结语:反刍、镜像、干预

后记

尾注

参考文献

附录

1、《ART AND PHOTOGRAPHY》前言、调查、后记中译稿

2、笔者对张黎的采访重点摘录

3、笔者对王璜生的采访重点摘录

4、笔者对庄辉、旦儿的采访重点摘录

展开▼

摘要

作为19世纪一项重要的发明,摄影迅速卷入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摄影是一项极具包容性的媒介,它参与社会的建制与大众审美的缔造。基于摄影之“拍”与“看”,摄影机制与人类感知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大众摄影经验。
   传统的摄影理论,大多停留在摄影美学的探讨,艺术名义之外的摄影却常常被摄影史所忽视。同样地,我们对感官生活的偏好以及对文化操纵的默认,导致我们对摄影的日常现实与意义产生了意识上的偏差,而这一点似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普遍漠视的现实。
   20世纪90年代,在观念艺术的影响下,中国艺术界兴起了“观念摄影”之浪潮。这些作品对摄影这一媒介的应用,模糊了摄影家与非摄影家之间的界限,最重要的是它们拓宽了摄影在艺术领域的可能性。其中一部分摄影作品意图通过摄影这一媒介反身对大众的摄影经验进行反思与批判,这一类作品即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
   本文试图对日常/大众摄影与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进行平行叙事。由于日常/大众摄影辐射面的庞大,笔者提取大众摄影经验的关键词作为对日常/大众摄影几项基本摄影模式的考察要点,并剖析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作品,指明大众摄影经验之后的摄影对大众摄影经验之反刍、镜像、干预的关系,释放摄影“艺术”与“非艺术”交叉边界之第三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