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纽约地铁涂鸦艺术中的文化政治
【6h】

纽约地铁涂鸦艺术中的文化政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涂鸦手是谁?——关于纽约的“青少年问题”

1.1 1976年7月3日纽约地铁涂鸦事件

1.2 “青少年问题”产生的根源

1.2.1 二战后的纽约权力秩序构建

1.2.2 美国的种族民权问题

1.2.3 美国70年代的高失业率以及青年的反抗

1.2.4 纽约的街头帮派斗争

第二章 斗争的场所——地铁

2.1 纽约的地铁问题

2.2 从Tag(签名涂鸦)开始——名字的意义

2.2.1 在地铁留名——Taki183的启发

2.2.2 名字在纽约城的独特意义

2.2.3 Tag(签名涂鸦)的形式及绘制工具

2.3 政府的打压与涂鸦的发展

第三章 涂鸦运动的小号手——纽约媒体

3.1 纽约媒体的监视导向作用

3.2 纽约媒体对涂鸦的宣传作用

第四章 纽约“涂鸦地铁”的停运——涂鸦结束了吗?

4.1 80年代纽约政府的扑灭——最后一辆“涂鸦地铁”停运

4.2 没有涂鸦的危险地铁

4.3 涂鸦带来的积极效应

4.4 地铁涂鸦的衍生——街道艺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展开▼

摘要

当代涂鸦艺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生活空间、服饰、日常用品、商业标牌等等都成为涂鸦艺术衍生的“墙壁”。如果没有涂鸦艺术的参与,我们的生活必会失色很多。但涂鸦艺术在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性并不被认可,尽管它出现在美国纽约这个20世纪的世界艺术之都。为什么它处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却又一直被忽略?追溯它的起源,涂鸦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地铁,由社会底层的青少年们发起,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Hip-Hop文化的组成部分。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涂鸦运动却一直遭到政府的镇压,直至1989年被纽约政府斥巨资扑灭——最后一辆满载涂鸦的地铁停运。
  本文着眼于分析纽约地铁涂鸦艺术中的文化政治,去探究这场地铁涂鸦运动产生的时代、社会根源,以及其艺术表达形式之下折射的社会文化意义。从涂鸦手的特定人群——纽约青少年、涂鸦场所的特定——纽约地铁,两方面阐释这场运动背后的政治、文化诉求,以及促使这场运动发展壮大的驱动力,从而使得纽约地铁这一公共空间通过涂鸦艺术的形式成为政治斗争和自由表达的场所。虽然涂鸦艺术在80年代末被当局从纽约地铁上清除殆尽,但它已然繁衍开花,衍生出如今的“街道艺术”(StreetArt)。无论它是不是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它带给我们的影响都将继续,它最初起源在艺术面貌之下的精神一直都在焕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