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尖锐的表达——史蒂夫·麦奎因的影像艺术分析
【6h】

尖锐的表达——史蒂夫·麦奎因的影像艺术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言

第一章 史蒂夫·麦奎因的身份特征与他的早期作品

1.1 处在“超现代性”的跨文化时代

1.2 史蒂夫·麦奎因的早期作品简述

1.3 史蒂夫·麦奎因的早期影像语言特征

第二章 浅析史蒂夫·麦奎因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近j

2.1 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延展

2.2 对“大众意义”的再思考

第三章 史蒂夫·麦奎因的电影与“身体”

3.1 《饥饿》与《为奴十二年》

3.2 《羞耻》

第四章 史蒂夫·麦奎因的电影与影像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史蒂夫·麦奎因作为国际重要的影像艺术家,享有在当代艺术界和电影界的双重声誉。其艺术创作,带有显著的个人的美学特质,他的作品大多与现实主义相关,却又不失诗意的质地,可以说其美学背后总附带有一种尖锐的作者态度。在他的作品现场,他总是试图去制造一个异样的空间,从而使观众获得意外的视听观感,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观感”是不舒服的。
  此外,麦奎因作为艺术家也有其特殊的个人身份特征,与此同时,这也影响到他的创作方向。他的作品的语汇常常与暴力,种族,身体以及空间和时间相关联,这些语汇的运用通常会直指人性与道德的价值问题,即使麦奎因从不在作品中明确地表达个人的立场,但以影音为媒介的视听感观总会让观众在走出展厅之后陷入思考,这种思考与我们身处的世界相关,与社会媒体所传播的政治正确相关,从而思考转变为反思,这使麦奎因的作品形成了尖锐的表达,也是其作品的力量所在。
  本文希望对麦奎因的创作进行全景式地阐述,以此来归纳和总结其艺术创作的语汇特质,以及与这些语汇相粘连的尖锐的内核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