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六观法引导下的净土式园林营造初探
【6h】

十六观法引导下的净土式园林营造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起因

1.2 相关理论研究

1.3 创新与难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佛教净土宗概述

2.1 中国佛教净土释义

2.2 通往净土世界的方法指引

2.2.1 十六观法

2.2.2 十六观法与念佛法门的异同

2.2.3 十六法门对场所营造的启示

2.3 中国佛教净土的场所表现

2.4 净土场所营造的必要性

第三章 现有净土场所之比观

3.1 舍宅为庙与化园为寺下的起始讨论

3.2 寺庙场所的净土隐义和形制反思

3.3 中国东林寺的净土隐喻与影响

3.4 日本净土庭院的缘起与暗示

3.5 中国“净土式”园林的猜想

第四章 谢灵运山水思想下的净土式场所营造

4.1 场所与使用者的对应性

4.2 文人与僧侣道之异同

4.3 文人的理想居所与净土空间的联系

4.3.1 始宁庄园的营造与布局

4.3.2 始宁庄园的净土寓意

4.3.3 始宁庄园对净土式园林的呼应与借鉴

4.4 文人山水的净土思想与十六观法运用

4.4.1 谢客山水思想与挣土场所的联系

4.4.2 谢客山水观法与净土十六观法的联系

4.4.3 文人对净土十六观法的引申运用

4.4.4 十六观法对于造园的可行性

第五章 十六观法引导下的净土式园林形式推演

5.1 十六观法的分判与启示

5.2 物观法对净土式园林要素的推演

5.2.1 日、水观法与相地构园的关系

5.2.2 地、树观法的地界表现与界隔对应

5.2.3 宝池、楼台的观法引导

5.3 后之十门与心性场所的联系

5.4 净土式园林形式特征总结

5.5 净土式园林营造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源于笔者对佛教净土世界的憧憬与追求。其净土作为一种永恒而理想化的场所隐喻,给笔者以揣测:真实的场所营造,能否表现出这无有之境?这促使笔者去探讨净土场所的物象呈现与形式表达的可能性。
  正文从中国的净土寺院入手,通过分析它们的建构要素及其海外影响,进而引出了日本净土庭院的生成,由此揣测有净土意味的本土园林场所的营造可能。在文人造园的历史脉络中,谢灵运的始宁庄园具有净土的意蕴,其形制更是后来文人园林的前身,因而为净土式园林的推演提供了借鉴。更受鼓舞的是,谢灵运运用佛教净土宗的十六观法来指导创作,由此启示笔者以十六观法来尝试推演净土式园林,进而初步整理出这种园林形式的营造特征:其弥漫于光华的高处凭眺,澄明而广阔的假水指代,晶莹而质简的琉璃地界,精深而广奥的林木阵列,绵柔安和的莲池八潭,庄严俯瞰的楼宇七重,给体验者以不同意义上的修行加持,最终于楼宇内的禅室空间,获得内向性的感知与体悟。
  尽管这种观法推导是主观化的产物,它代表的是当代开放式园林的一种可能性;但从广义上讲,其推演出的场所形式具有直指人心的净土意味,因而回应了当下对于场所意蕴的需求。同时,这种净土式园林的推演能够调柔苑囿文化和寺观文化,既有安乐的游园体验,又有清修教化的功用,因而对现实场所的营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