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碳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界面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6h】

纳米碳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界面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绪论

1.1纳米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热点概述

1.1.1航天领域

1.1.2电化学领域

1.1.4电子器件方面

1.2纳米碳基复合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1.2.1氧气还原反应机理

1.2.2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2.3纳米碳基复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1.3纳米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及结构表征

1.3.1催化剂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1.3.2界面活性位点结构

1.3.3界面活性位点的表征方法

1.4密度泛函理论(DFT)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1.4.1密度泛函理论及相关计算软件的介绍

1.4.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DFT计算研究

1.4.3 DFT计算在纳米碳基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1.5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研究内容

1.5.2创新点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试剂及操作仪器

2.2催化剂物相表征

2.2.1形貌结构表征

2.2.2体相结构分析

2.2.3表相结构表征

2.2.4孔结构分析

2.3催化剂电化学性能表征

2.3.1循环伏安测试(CV)

2.3.2旋转圆盘及旋转环盘测试(RDE和RRDE)

2.3.3电催化活性的稳定性测试

2.3.4交流阻抗性能测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2.4锌-空气电池测试(Zn-Air Battery)

第三章具有纳米阵列结构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3.1纳米阵列结构碳基催化剂的构筑

3.1.1载体制备

3.1.2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3.2催化剂的物相表征

3.3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3.4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控常U因素

3.4.1复合La2O2CO3模板的含量

3.4.2复合催化剂的碳化条件

3.4.3镧/钴双金属掺杂比例

3.4.4模板刻蚀反应

3.5催化剂界面活性的探究

3.5.1纳米阵列结构碳基催化剂的结构特点

3.5.2复合催化剂界面交互作用

3.5.3界面催化活性的研究

3.5.4催化剂活性起源的探究

3.6本章总结

第四章具有互穿网络结构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的研究

4.1互穿网络结构碳基催化剂的构建

4.1.1聚苯胺(PANI)碳纳米管的制备

4.1.2碳基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4.2物相及电催化活性表征

4.3确立最佳调控因素

4.3.1掺杂Fe的含量

4.3.2模板PANI的含量

4.4催化剂界面活性研究

4.4.1乔面交互结构特征

4.4.2界面电化学研究及应用

4.4.3界面交互活性起源的探究

4.5本章总结

第五章电催化活性起源的DFT计算研究

5.1界面Fe-Nx结构的模型设计

5.2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

5.3结果与讨论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白璐;

  •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
  • 学科 材料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景军,覃事永;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Q1TB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