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阴道乳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关系的研究
【6h】

阴道乳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健康育龄妇女和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乳杆菌的主要菌群种类,数量、形态、代谢产物变化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上的差异,探索阴道乳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及抗菌药物使用对其的影响,为利用乳杆菌进行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病例来源与标本采集:选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08月在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非妊娠妇女患者,年龄范围28~45岁,分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细菌性阴道病(BV)组和健康妇女组。BV组共105例,为正在使用或7天内应用过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健康妇女组共121例,为同期来我院妇产科体检的健康妇女(排除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采集阴道侧壁的分泌物,经过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LBs)分离培养。
   2.乳杆菌活菌数分析:将临床采集的阴道分泌物称重,接种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LBs),厌氧培养48h,确定乳杆菌的活菌数量和菌群种类。
   3.乳杆菌形态变化分析:油镜下观察两组的阴道分泌物涂片中乳杆菌分布;电镜下观察两组阴道乳杆菌形态结构变化。
   4.乳杆菌产H2O2能力检测:将分离出的乳杆菌接种于含X-Gal的LBs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培养基上显蓝色菌落者为产H2O2的乳杆菌,记作LB+。
   5.采用RP-HPLC方法分析乳杆菌代谢产物变化(乳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等浓度):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杆菌有机酸代谢产物方法;选择来自健康妇女组的7株和BV患者组的10株乳杆菌,按上述试验得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最优化条件进行色谱分析,分析乳杆菌代谢产物变化。
   6.乳杆菌耐药性检测:选择分离自健康妇女组的乳杆菌46株;分离自BV患者的乳杆菌25株,进行阿奇霉素(AZM)、氨苄西林(AMP)、阿米卡星(AK)、庆大霉素(GEN)、左氧氟沙星(LEV)、头孢曲松(CRO)、头孢唑啉(KZ)、克林霉素(DA)和甲硝唑(MTZ)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1.121例健康妇女组107例阴道内分离出乳杆菌,占88.4%,105例一周内使用抗菌药物的BV患者中29例阴道内分离出乳杆菌,占27.6%,与健康妇女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健康妇女组阴道内乳杆菌平均活菌数对数值7.6±0.86Log10n/g,抗菌药物使用中的BV患者组乳杆菌平均活菌数对数值为5.79±0.93 Log10n/g,与健康妇女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与分离自健康妇女组的乳杆菌相比,油镜下,分离自BV患者组的阴道分泌物涂片其乳杆菌明显少于健康妇女组;部分产乳酸量减少的乳杆菌在电镜下观察发现其细胞壁出现明显的缺损,形态不完整。
   4.121例健康妇女组中分离出乳杆菌107例,其中LB+乳杆菌94株,占乳杆菌数的87.9%;105例一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治疗或有阴道局部用药的BV患者组中分离到乳杆菌29例,其中7例为LB+乳杆菌,占24.1%,与健康妇女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杆菌有机酸代谢产物---(乳酸和乙酸)的优化条件为:3%CH3OH-0.01mol/LKH2PO4流动相,流速0.5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检测时间15min。
   6.分离自抗菌药物使用中的BV患者组的乳杆菌其产乳酸量明显低于健康妇女组(P<0.05),而产乙酸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7.来自健康妇女组和BV组的乳杆菌对甲硝唑的MIC均大于128μg/ml。健康妇女组,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较敏感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使用抗菌药物后,部分阴道乳杆菌对某些药物的MIC比健康妇女组的MIC高。
   结论:
   1.健康妇女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抗菌药物治疗中的BV组。
   2.健康妇女组阴道内乳杆菌的活菌数量明显高于抗菌药物治疗中的BV组。
   3.分离自抗菌药物治疗中的BV患者组的阴道分泌物涂片其乳杆菌数明显少于健康妇女组;部分产乳酸量减少的乳杆菌其细胞壁出现肿胀和明显的缺损,形态不完整。
   4.产H2O2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内优势菌,其检出率明显高于抗菌药物治疗中的BV组。
   5.成功优化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段测定乳杆菌有机酸代谢产物---乳酸和乙酸的方法。
   6.分离自抗菌药物治疗中的BV患者组的乳杆菌其产乳酸能力低于健康妇女组。
   7.阴道乳杆菌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最强,较敏感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使用抗菌药物后,部分阴道乳杆菌对某些药物的MIC比体检者的MIC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