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MP-2基因-735C/T多态性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6h】

MMP-2基因-735C/T多态性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MMP-2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递增,作为其重要发病原因的动脉粥样硬化也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所有阶段,包括血管的代偿性重塑,动脉硬化斑块进展和易损斑块的形成,都存在着动脉壁的细胞外基质重建。这个“易损斑块”的定义,即是所有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和极有可能迅速进展成为责任斑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重要的锌离子水解酶,参与了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而这些物质的降解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也是在细胞迁移,发展,新生血管和其他组织的变化中亦起了重要作用。MMP-2是MMPs相互作用或与其他蛋白酶作用发生激活级联反应的关键酶。参与降解Ⅰ、Ⅳ、Ⅴ、Ⅶ、Ⅹ型胶原和弹性纤维,还可以降解明胶、纤维连接蛋白、原纤维蛋白、聚集蛋白聚糖以及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等等。MMP-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合成增强,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MMP-2基因的启动子研究发现存在-735 C/T,-735 C→T会导致基因的转录活性降低。近年来,识别和明确易损斑块的遗传标记特征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研究的重点,但是对于MMP-2基因启动子区-73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风险有关的研究尚缺乏。
  目的:
  1、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清水平与MMP-2启动子区域-735C/T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2、探讨MMP-2基因启动子区域-735C/T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3、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清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关系。
  方法:
  对24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患者和21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患者进行研究。
  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MMP-2水平。
  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PCR-RFLP)方法分析MMP-2基因-735C/T多态性,部分标本经基因测序证实。
  结果:
  1、易损斑块组入院24小时内的MMP-2水平为368.69±26.76ng/ml,较稳定斑块组276.43±18.22ng/ml显著增高。
  2、易损斑块组内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1%,27.2%,2.7%,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了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因素后差异仍有显著性。
  3、T等位基因在易损斑块组为16,3%,在稳定斑块组为28%,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研究提示存在易损斑块的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血清MMP-2水平显著增高。
  2、MMP-2基因的-735C/T多态性可能与MMP-2的血清水平及易损斑块的形成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