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切术前曲安奈德后Tenon's囊下注射的眼压长期观察
【6h】

玻切术前曲安奈德后Tenon's囊下注射的眼压长期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玻切术前40mg曲安奈德后Tenon's囊下注射的眼压动态变化及评估相关因素。
   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09年2月-2009年5月在温州眼视光医院眼底外科住院的眼底患者,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等,排除各项可能干扰眼压研究的因素:基础眼压大于21mmHg;有青光眼家族病史、既往史或浅前房、小眼球等解剖因素;角膜屈光手术史;葡萄膜炎;3个月内有全身或局部激素使用病史。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72例(72只眼),随机分配至TA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6例(36只眼)。TA组于玻璃体切割术前1天在后tenon's囊下注射TA40mg,对照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前1天不行TA后tenon's囊下注射。分别于玻璃体切割术前1日、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半年监测并记录眼压。IOP变化值(△IOP)定义为术后1年内眼压测量峰值-术前1日眼压测量值,△IOP≤6mmHg为轻度,16mmHg≥△IOP>6mmHg无需用降眼压药物或用药可控制为中度,△IOP>16mmHg或用降眼压药物不能控制需手术干预为重度[38]。继发性高眼压定义为TA注射后随访期间IOP>21mmHg[3],难治性高眼压定义为IOP>21mmHg且用药不能控制需手术干预[34]。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卡方检验比较TA组与对照组之间眼压变化程度的分布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TA组眼压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TA组眼压平均值从第1个月到半年分别为16.16±2.87mmHg,17.62±6.44mmHg,18.89±8.35mmHg,19.03±8.41mmHg,16.68±3.02mmHg,15.58±2.12mmHg,其高峰约在第3、4个月,而对照组眼压平均值从第1个月到半年分别为15.84±1.80mmHg,15.52±2.13mmHg,15.98±1.51mmHg,16.05±1.49mmHg,15.29±1.32mmHg,15.27±2.01mmHg。(2)TA组△IOP轻度有22例,中度有4例,重度有6例;而对照组△IOP轻度有25例,中度有7例,重度没有。两组眼压变化程度的分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35)。(3)SOH组平均年龄为50.25±12.96岁,非SOH组平均年龄为63.44±11.15岁,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SOH组眼轴(26mm以上/26mm以下)为3/4,非SOH组为3/2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SOH组硅油眼(有/无)为3/4,非SOH组为6/19,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4)。(4)多因素回归示年龄(B=-0.32,P=0.018)、眼轴(B=1.7,P=0.015)、硅油眼(B=0.41,P=0.013)、视网膜脱离(B=0.37,P=0.016)是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系统疾病、眼病类型、晶状体状态等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龄≤55岁的患者,△IOP为14.62±14.7mmHg,年龄>55岁的患者,△IOP仅为5.27±9.32mmHg;眼轴≥26mm的患者,△IOP为19±15.62mmHg,眼轴<26mm的患者,△IOP仅为5.70±9.58mmHg。在硅油眼中,△IOP为14.87±12.1mmHg,非硅油眼中,△IOP仅为5.58±10.92mmHg。(6)在TA组中,高眼压发生率为7/32(21.87%),难治性高眼压为4/32(12.5%);其中年龄≤55岁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4/9(44.44%),难治性高眼压为3/9(33.3%),年龄>55岁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仅为3/32(9.38%),难治性高眼压仅为2/32(6.25%);眼轴≥26mm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3/6(50%),难治性高眼压为2/6(33.3%),眼轴<26mm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仅为4/26(15.38%),难治性高眼压仅为1/26(3.85%);眼轴>26mm且年龄≤55岁的患者,高眼压发生率高达2/3(66.66%),并且全部为难治性高眼压。(7)7例SOH患者中3例通过降眼压药物控制,4例TA取出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
   (1)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后tenon's囊下TA40mg注射对一部分患者有升高眼压的作用,高峰期在第3~4月,5~6月逐渐下降。(2)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后tenon's囊下TA40mg注射继发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眼轴、硅油眼。(3)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后tenon's囊下TA40mg注射继发高眼压的风险是相对的,降眼压药或TA取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