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变化的研究
【6h】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采用超高分辨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Ultra-highresolution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UHR-OCT),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的角膜各层组织,特别是角膜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的形态学变化;并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变化,研究超乳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的规律,及其对角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从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并接受手术者中随机选取26例(26眼)(平均年龄为74.1±5.6岁),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患者术眼角膜中央区于术前、术后一天和术后一周行UHR-OCT形态学测量,获取中央区上皮层厚度、前弹力层厚度、基质层厚度、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centralcomealthickness,CCT),并在UHR-OCT图像上观察复合层及其他各层的形态改变。同时使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CCT、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三次时间的眼压。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裸眼远视力变化。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数据以X±SD表示。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posthocanalysis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UHR-OCT可以清晰分辨出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内皮和后弹力膜复合层等各个层次的形态。术前,所有患者的内皮和后弹力膜复合层在OCT上均表现为平滑的弧线,而在术后一天有50%(13/26)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角膜后表面不平整的现象,明显者可以观察到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不规则的弯曲,部分区域向后方凸起,术后一周角膜后表面和复合层的形态即可恢复至术前状态。
   2、OCT测得角膜中央区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在术后一天的增厚量为4.31±2.62μm(p<0.05);基质层术后一天的增厚量为25.50±24.92μm(p<0.05);CCT术后一天的增厚量为31.92±26.62μm(p<0.05);而前弹力层和上皮层的厚度的改变不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
   3.角膜内皮显微镜测得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为2314.5±288.5/mm2,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后一天为5.67%±11.72%(p<0.05),术后一周为8.65%±8.18%(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术前变异系数手术前后也无明显差异。
   4.眼压在手术前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术后一天裸眼视力和术后一周的裸眼视力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5.术后一周内皮细胞的丢失率与基质层及角膜全层的术后一天的增厚量呈正相关(p<0.05),而与角膜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在术后一天的增厚量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发生水肿增厚以及程度不等的形态改变,并且这个形态改变的程度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具有一定的关系。角膜的水肿主要为角膜基质层水肿,内皮及后弹力膜复合层的水肿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复合层变形后又在短时间恢复,以及角膜水肿迅速消退,说明内皮细胞只是发生了暂时性的功能障碍。OCT所测得的早期角膜基质层厚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其增厚的量都可以作为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的预测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