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研究
【6h】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至2011年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 2.了解质粒介导喹喏酮耐药(PMQR)基因的分布情况,对PMQR基因的周围结构及水解底物的特性进行探讨,并对检出PMQR基因的耐药质粒进行质粒分型。 3.对检出率较高的年份菌株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方法 1.回顾性调查2009年至2011年年连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感染特性,统计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 2.PCR检测PMQR(qnrA、qnrB、qnrS、aac(6’)-Ib及qepA)基因并测序,对PMQR阳性的细菌进行接合转移试验以确证质粒的可转移性,检测接合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研究接合子中PMQR基因的周围结构及质粒分型。 3.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部分细菌的同源性对PMQR基因检出率较高的细菌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结果 1.2009年至2011年分离的472株大肠埃希菌中,49%的菌株来自尿液标本,其次为血液、痰液、脓液等。大肠埃希菌对氨苄两林的敏感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唑啉,之后依次是头孢匹美,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两林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100%。 2.472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得qnr基因阳性株36株,其中qnrA6株,经测序菌为qnrA1型,qnrS16株,均为qnrS1型,qnrB14株,包括2株qnrB2,4株qnrB4和8株qnrB6;142株aac(6’)-Ib阳性株测序成功120株,其中经典型66株,cr亚型46株,其他突变8株。 3.含qnrS基因的接合子对喹喏酮类药物的水解能力略高于qnrB基因,各喹喏酮类药物之间耐药性则无明显差异,aac(6’)-Ib-cr只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有作用,对左氧氟沙星则无影响。PMQR基因可降低喹喏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但均达不到临床耐药水平。 4.75株接合子中扩增出整合酶60株,常见ESBLs基因(TEM、SHV、CTX-M-1和CTX-M-9)阳性57株。这些接合子中的质粒主要属于IncF、IncL/M、IncI和IncHI1家族。 5.对2009年56株aac(6’)-Ib阳性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有两株为同一型,其亲缘关系相近,另有两组亲缘关系可能相近的菌株(每组各3株)。 结论 1.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其次是血液感染,对氨苄两林的敏感性最低,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 2.472株大肠埃希菌的PMQR基因中aac(6’)-Ib的检出较qnr基因略高,qnrS基因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水解力略高于qnrB基因,各喹喏酮类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则无明显差异,而aac(6’)-Ib-cr只能使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性降低。 3.PMQR基因常与ESBLs基因一起位于整合子中,且多位于IncF、IncL/M、IncI和IncHI1型质粒中。 4.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2009年大肠埃希菌主要呈散发流行趋势,也存在小范围的克隆播散,应引起临床注意,防止医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著录项

  • 作者

    侯佳惠;

  •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 学科 临床检验诊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铁丽;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药品 ; 药理学 ;
  • 关键词

    质粒介导; 喹诺酮; 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