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克服药物递送障碍的智能型纳米药物载体
【6h】

克服药物递送障碍的智能型纳米药物载体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背景

1.1.1临床纳米药物的含义和应用

1.1.2典型的临床纳米药物

1.2纳米药物面临的挑战

1.2.1临床纳米药物治疗效果

1.2.2纳米药物在递送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1.3智能型纳米药物

1.3.1肿瘤主动靶向的纳米药物

1.3.2自适应性纳米药物

1.3.3调节肿瘤微环境的纳米药物

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基质金属蛋白酶响应的嵌段聚合物用于阿霉素的高效递送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材料

2.2.2表征

2.2.5合成PEG-P(BLA-co-PAsp),PEG-GPLGVRG-P(BLA-co-PAsp),和PEG-GPLGVRGDG-P(BLA-co-PAsp)

2.2.7负载阿霉素

2.2.8药物释放

2.2.9细胞内吞

2.2.10细胞毒性实验

2.2.11细胞球的渗透

2.2.12数据分析

2.3结果与讨论

2.3.1聚合物的合成

2.3.2组装以及MMP导致的去PEG化

2.3.3药物的负载和释放

2.3.4细胞内吞和毒性

2.3.5细胞球的渗透

2.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基质金属蛋白酶响应的多功能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紫杉醇的体内递送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材料

3.2.2表征

3.2.3合成嵌段共聚物PEG-GPLGVRGDG-PDLLA

3.2.4纳米粒子(NPs)的制备和药物的负载

3.2.5 MMP-2的响应性

3.2.6负载紫杉醇NPs的药物释放

3.2.7细胞毒性

3.2.8细胞内吞

3.2.9药代动力学

3.2.10 H22肿瘤模型

3.2.11体内分布

3.2.12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3.2.13数据分析

3.3结果与讨论

3.3.1聚合物的合成和纳米粒子的制备

3.3.2 MMP响应性

3.3.3细胞内吞和细胞毒性

3.3.4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

3.3.5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3.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能够克服多重递送障碍的双重刺激响应性嵌段共聚物前药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材料

4.2.2表征

4.2.3硫代内酯官能化药物分子的合成

4.2.5 BCPs的合成

4.2.6制备BCPs纳米粒子

4.2.7临界胶束浓度的测量

4.2.8酸碱滴定

4.2.9 pH和还原响应行为

4.2.10药物释放

4.2.11细胞毒性

4.2.12细胞内吞

4.2.13细胞球的渗透

4.2.14肿瘤模型的构建

4.2.15组织分布

4.2.16抗肿瘤效果

4.2.17数据分析

4.3结果

4.3.1 BCPs的合成与表征

4.3.2 BCPs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响应性研究

4.3.3细胞内吞和细胞毒性

4.3.4细胞球的渗透和生长抑制

4.3.5抗肿瘤效果

4.4讨论

4.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通过上调氧化压力和促进ROS响应性药物释放的集成型嵌段共聚物前药纳米粒子用于肿瘤的联合治疗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2.1材料

5.2.2表征

5.2.3嵌段共聚物前药的合成

5.2.4临界胶束浓度

5.2.6 CPT和β-Lapa的释放

5.2.7细胞内的ROS含量

5.2.8细胞内的CPT释放

5.2.9细胞毒性

5.2.10彗星实验

5.2.11肿瘤组织中ROS的产生

5.2.12肿瘤组织、肝脏和脾脏中CPT的释放

5.2.13体内成像

5.2.14体内抗肿瘤效果

5.2.15数据分析

5.3结果

5.3.1聚合物前药的制备和纳米粒子的组装

5.3.2 ROS导致的药物释放

5.3.3细胞内ROS的产生和细胞毒性

5.3.4肿瘤富集和ROS的产生

5.3.5体内抗肿瘤效果

5.4讨论

5.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刺激响应性激活级联反应的聚合物囊泡用于肿瘤的协同治疗

6.1引言

6.2实验部分

6.2.1材料

6.2.2表征

6.2.3聚合物的合成

6.2.4制备GOD和USIONs共负载的纳米反应器

6.2.5制备Cy5.5标记的聚合物囊泡

6.2.6 H202的产生和葡萄糖的消耗

6.2.7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和CPT的释放

6.2.8彗星实验

6.2.9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

6.2.10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6.2.11瘤内自由CPT的定量分析

6.2.12肿瘤的生长抑制

6.2.13数据分析

6.3结果与讨论

6.3.1嵌段聚合物前药的合成以及纳米反应器的制备

6.3.2肿瘤pH导致囊泡膜通透性的变化以及级联反应的进行

6.3.3细胞内ROS水平,药物释放和DNA损伤

6.3.4细胞毒性

6.3.5肿瘤富集,瘤内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药物释放

6.3.6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6.4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柯文冬;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学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葛治伸;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