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分析
【6h】

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2.比较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医疗保健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CA-MRSA)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的检出情况、疾病谱及耐药差异。 3.分析MRSA耐药性及其变迁,指导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应用。 方法: 1.研究对象 2004年1月~2011年1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的182例MRSA感染患儿。MRSA菌株的确定按照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6年标准:苯唑西林最低抑菌浓度(MIC)≥2ug/ml或头孢西丁MIC≥4ug/ml的SA为MRSA。MRSA分为CA-MRSA、HCA-MRSA和HA-MRSA。 2.诊断标准或定义 CA-MRSA诊断参照美国CDC标准:①患者在门诊或入院48小时内分离到的MRSA菌株;②该患者近1年来无住院或长期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接触史;③无外科手术及透析史;④无长期留置导管和人工医疗装置;⑤无MRSA菌株分离史。HA-MRSA诊断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HCA-MRSA定义为:近1年有医疗机构接触史,但不能确定菌株来源为社区获得还是医院获得的感染。侵袭性感染的定义为:正常无菌部位(包括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关节液、骨、内脏器官如淋巴结、脑、肝脏、脾脏、肾脏、胰腺以及卵巢等)分离到MRSA。 3.研究方法 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记录:(1)流行病学资料:包括MRSA、CA-MRSA、HCA-MRSA和HA-MRSA检出情况及年度变迁;MRSA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标本来源、入住科室、住院时间等;(2)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及体征、诊断、并发症、基础疾病、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及预后等;(3)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2)比较CA-MRSA、HCA-MRSA和HA-MRSA的疾病谱及耐药差异。 3)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样本率、构成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MRSA检出情况 共从467例患儿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SA483株,其中自182例患儿临床标本中分离出MRSA186株,检出率38.5%。2004年~2011年检出率分别为45.9%、37.3%、23.9%、25.4%、47.2%、37.3%、40.9%、48.2%,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来源以脓液为主,为131株,占70.4%,其次是血液24株(12.9%),分泌物20株(10.8%),胸水6株(3.2%)。 2.MRSA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 182例MRSA感染患儿中,HCA-MRSA感染99例,占54.4%,CA-MRSA感染69例,占37.9%,HA-MRSA感染14例,占7.7%。各年度CA-MRSA和HCA-MRSA检出菌株数整体有增加,HA-MRSA变化不明显。182例患儿其中男105例,女77例,男女比为1.4:1。中位年龄10月(5d~14y),其中28d~1y78例(42.9%),0~28d39例(21.4%),1~3y25例(13.7%),3~6y23例(12.6%),6~14y17例(9.4%)。入住外科121例,新生儿科24例,内科19例,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18例。发病季节以6~8月最多见,为52例(28.6%),其次是12~2月47例(25.8%),3~5月44例(24.2%),9~11月39例(21.4%)。 3.基础疾病 182例MRSA感染患儿中122例(67.0%)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外伤手术史(包括烫伤史)43例,早产及低出生体重30例,营养不良17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白血病2例,其他疾病18例,包括贫血、肾病综合征等。 4.疾病构成 182例患儿发生全身不同部位感染186例次,以软组织脓肿最多见,为101例次,其次为败血症24例次,新生儿脐炎12例次,骨髓炎及新生儿脓疱疮各8例次,坏死性肺炎7例次,创口感染7例次。 5.感染类型 182例患儿MRSA侵袭性感染共160例次,占87.9%,其中69例CA-MRSA感染中,发生侵袭性感染65例次,占94.2%,以软组织脓肿、骨髓炎及败血症多见;99例HCA-MRSA感染中,发生侵袭性感染86例次,占86.9%,主要为软组织脓肿及败血症;14例HA-MRSA感染中9例次为侵袭性感染,占64.3%,主要为创口感染和败血症。三类MRSA感染中侵袭性感染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4,P<0.05)。 6.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儿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中以头孢菌素使用频率最高,达167例次,其次是万古霉素65例次,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54例次,碳青酶烯类37例次,广谱青霉素类32例次,大环内酯类18例次,利福平12例次。 软组织脓肿患儿主要行切开排脓治疗,脓胸、脓气胸患儿予胸腔闭式引流,1例行脓胸清除术及纤维板剥离;严重感染的患儿予激素、白蛋白、冰冻血浆或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182例患儿中接受过侵袭性操作24例,占13.2%,其中深静脉置管和留置导尿管各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例,留置胃管3例。平均住院时间(5.08±3.876)d,其中53.8%患儿在7d以内。治愈142例(78.0%),好转40例(22.0%),无死亡病例。 7.MRSA耐药情况及变迁 MRSA对青霉素、头孢唑啉、亚胺培能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酶抑制剂均完全耐药,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也达65%以上,对利福平、喹诺酮类、呋喃妥因、SMZco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8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 各年度MRSA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酶抑制剂均完全耐药;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SMZco等仍有较好的敏感性,但耐药率略有上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100%敏感。三种类型的MRSA菌株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8.MRSA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MRSA前应用过抗生素及外伤手术史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儿童MRSA感染以6~8月发病多见,好发于1岁以内男孩;67%患儿合并基础疾病,感染以软组织脓肿为主,侵袭性感染发生率高达87.9%,但预后良好。CA-MRSA、HCA-MRSA和HA-MRSA感染均以侵袭性疾病多见,其中CA-MRSA所致的侵袭性疾病比例较高。 2.MRSA检出率存在年度差异,CA-MRSA和HCA-MRSA检出株数整体有增加,HA-MRSA检出株数变化不明显。 3.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酶抑制剂均完全耐药;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5%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略有上升,但CA-MRSA、HCA-MRSA及HA-MRSA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不明显。 4.MRSA分离前应用过抗生素和外伤手术史是MRSA感染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