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预失真的I/Q非平衡补偿和新型门控神经网络建模
【6h】

数字预失真的I/Q非平衡补偿和新型门控神经网络建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 高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1.1.2数字预失真的技术的原理及面临的挑战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2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2章功放的行为建模与数字预失真理论

2.1 发射机中的非线性失真

2.1.1功放的失真特性

2.1.2 I/Q非平衡

2.2功放的行为建模

2.2.1 Volterra级数模型

2.2.2多盒模型

2.2.3基于矢量分解旋转的分段函数模型

2.2.4神经网络模型

2.3数字预失真的学习结构

2.3.1间接学习结构

2.3.2直接学习结构

2.3.3迭代学习控制结构

2.3.4三种学习结构的对比

2.4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3章IQ非平衡补偿

3.1 频率相关的正交调制非平衡的功放线性化技术

3.1.1 I/Q非平衡的等效基带模型

3.1.2存在QDMI时DPD模型参数精确提取方法

3.1.3 QMI与QDMI并存时的数字预失真模型参数精确提取方法

3.1.4 MIMO系统中存在QMI与QDMI时DPD模型参数精确提取

3.1.5实验验证及仿真验证

3.2新型的联合补偿I/Q不平衡的并发双频预失真模型

3.2.1理论推导

3.2.2实验验证

3.3本章小节与讨论

第4章瞬时门控神经网络的DPD模型

4.1 引言

4.2 RNN模型分析

4.3新型的瞬时门控神经网络

4.3.1瞬时门控递归神经网络

4.3.2瞬时门控隐式递归神经网络

4.3.3基于IGRNN或IGIRNN的行为建模

4.3.4计算复杂度的分析与比较

4.3.5实验验证

4.4增强型瞬时门控神经网络

4.4.1模型设计

4.4.2复杂度分析

4.4.3 实验验证

4.5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5章基于矢量分解的神经网络DPD模型及双频扩展

5.1基于矢量分解的神经网络DPD模型

5.1.1理论分析

5.1.2模型复杂度分析

5.1.3实验验证

5.2神经网络的双频DPD模型

5.2.1 回顾传统的双频DPD模型

5.2.2双频神经网络DPD模型

5.2.3实验验证

5.3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6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刚;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学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发林;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U2TQ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