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阳陵泉、足三里”穴对CCI大鼠痛阈和腺苷A1受体的影响
【6h】

针刺“阳陵泉、足三里”穴对CCI大鼠痛阈和腺苷A1受体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观察手法针刺(手针)“阳陵泉、足三里”穴和电针“阳陵泉、足三里”穴对大鼠痛阈的改变,比较手针和电针镇痛效果的差异,观察手针组和电针组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刺镇痛的部分神经化学机制。
   方法:按随机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假模组(将其右侧坐骨神经暴露,不予结扎)、模型对照组(造模右侧后肢)、手针组(造模右侧后肢,予手法针刺治疗)、电针组(造模右侧后肢,予电针治疗)。假模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造模术后第8天,手针组大鼠予手针右侧“阳陵泉、足三里”穴,电针组大鼠予电针右侧“阳陵泉、足三里”穴,一天一次,每次持续治疗30分钟,连续针刺7天为一疗程。在造模术前1天和术后第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四组大鼠的造模侧足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观察造模、针刺前后各组大鼠TWL和MWT的变化。四组大鼠在术后第14天急性分离L4~L6节段脊髓,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
   结果:1.各组痛阈变化: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术后第3天,假模组TWL与MWT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手针组、电针组大鼠TWL与MWT均较假膜组下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痛阈降低,出现痛敏。CCI术后第8天,模型对照组TWL与MWT仍进一步下降,而手针组和电针组的TWL与MWT逐渐开始上升;CCI术后第14天,假模组TWL与MWT回升至术前水平,模型对照组大鼠TWL与MWT下降到最低,手针组和电针组大鼠TWL与MWT较针刺前有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WL与MWT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WL的P<0.01,MWT的P<0.05),与假模组比较仍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针组、电针组大鼠的TWL与MWT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CCI术后第14天,与假模组相比,手针组和电针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手针组和电针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手针组和电针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后,TWL与MWT明显降低,出现痛敏。手针、电针“阳陵泉、足三里”穴7天后提高了CCI大鼠的TWL与MWT,且手针组、电针组大鼠的TWL与MWT升高无明显差异,说明手针和电针均能提高痛阈,手针、电针镇痛一样有效。
   2.手针组和电针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均上调,且手针组、电针组脊髓腺苷A1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无明显差异,提示脊髓腺苷A1受体参与了针刺对痛觉的调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