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注射性掺锶硫酸钙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6h】

可注射性掺锶硫酸钙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材料

2-3 器械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5 实验分组

2-6 标本获取及观察方法

3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掺锶硫酸钙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硫酸钙和硫酸锶制成掺锶硫酸钙作为目标材料,通过修复临界性骨缺损探讨可注射性掺锶硫酸钙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以及不同锶浓度对骨材料修复作用的区别。
   [方法]本实验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一月组、二月组、三月组。分别制备0.0%CS、0.8%锶CS、1.6%锶CS,与无菌水按10∶7的比例均匀混合,利用牙科钻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胫骨制造5mm直径缺损,并使用注射器分别植入材料。标本于术后1月、2月、3月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及材料的降解。
   [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术后2小时左右恢复活动,进食正常。术后创口均无感染,植骨区域愈合良好。大体观察和影像提示所有标本在3月后均能骨性愈合,掺锶硫酸钙的材料在三月后仍有残留,1.6%掺锶硫酸钙残留多于0.8%掺锶硫酸钙,普通硫酸钙基本降解。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一月0.0%掺锶硫酸钙已可见骨小梁长入,且骨小梁生长连续,骨质较稀疏松散,0.8%掺锶硫酸钙新骨生长较A材料多,骨质较为密集,见大量成骨细胞,新骨生长活跃,1.6%掺锶硫酸钙骨小梁排列密集,成骨细胞大量生长,但结构连续性差,结构较紊乱,多见材料残留空白区域。甲苯胺蓝染色术后三月可见掺锶硫酸钙新骨更加成熟,内外骨板形成,但由于材料未完全降解可见空白区。
   [结论]掺锶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普通硫酸钙掺锶之后的降解速率减慢,掺锶浓度越高,材料降解速率越慢。材料降解过慢会导致新生骨无法替代材料。掺锶硫酸钙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骨作用加快,成骨能力明显强于普通硫酸钙,0.8%掺锶硫酸钙的新骨生长和材料降解速率基本趋于一致,但1.6%的掺锶硫酸钙的新骨生长快于材料降解速率。但0.8%的浓度对材料的影响是否最有利,目前尚不能确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