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造就“新农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
【6h】

造就“新农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农民》报对农民形象的建构(1925—1932)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时传播实践的研究

二.关于《农民》报的研究

三.关于农民形象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农民》报创刊与发展

第一节 办报缘起:“救国”与“救民”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二、《农民》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

第二节 办报宗旨与目标:从“乡村教育者”到“农民机关报”

一、“乡村教育者”

二、“农民机关报”

第三节 主持人群体:下乡博士的“文化躬耕”

一、别样救国:从传统仕子到下乡博士

二、“到农村去”:从口号到行动

第四节 报刊流变:作为实验的农民报刊

一、北京时期(1925年3月1日-1929年2月21日)

二、定县时期(1929年3月1日-1932年7月16日)

三、新《农民》周刊时期(1934年12月31日—终刊)

第五节 栏目设置:启蒙色彩与本土化色彩

本章小结

第三章“苦”与“耻”:自省下的“旧农民”

第一节 四苦俱罹,谓之“旧农民”

一、愚(知识贫瘠)

二、穷(农业落后)

三、弱(健康卫生观念缺乏)

四、私(国民常识缺失)

第二节《农民》报中的“耻化”叙述策略

一、“羞耻感”:一种民族主义情感

二、明国耻:民族须救亡图存

三、知民辱:农民应自觉再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力”与“立”:想象中的“新农民”

第一节 四力兼备,谓之“新农民”

一、知识力

二、生产力

三、强健力

四、团结力

第二节《农民》报中的“立典型”宣传方法

一、“平教新闻”:树立乡村平民教育的典型人物

二、读者来信:设立乡村平民学生的范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化农民”与“农民化”:造就“新农民”

第一节 作育“新农民”的四个方面

一、文艺(以启民智)

二、生计(以强民生)

三、卫生(以健民力)

四.公民(以张民气)

第二节“农民化”的表达方式

一、“农民化”的前提:对农村的更深刻理解

二、形式与内容:课本化与日常化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随睿;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蒋含平;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32F3;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1:4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