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地区要素禀赋与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
【6h】

中国地区要素禀赋与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分析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要素禀赋系数的含义以及核算方法

二、工业技术选择偏向系数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第三章 地区工业技术选择的偏向性研究

第一节 数据来源

一、中国工业产业的确定

二、变量的选取与核算

第二节 技术选择偏向性实证研究

第四章 地区禀赋对工业技术选择偏向性的影响

第一节 定性分析

一、要素禀赋对工业技术选择偏向性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对工业技术选择偏向性的影响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一、建立模型与变量选取

二、模型估计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不足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和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施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成果显著。但是鉴于各地区之间要素初始禀赋结构的不同,导致要素相对价格差异,所以各个地区的发展生产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也存在着差距。因此,各地区如何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再次成为国内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伴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实证分析也逐步展开。传统的国际经济学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生产活动是一个地区依据当地优势实现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虽然各个地区初始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率,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是理论上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为了解决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联问题,有必要借鉴随空间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关于技术选择的理论,这也为国际经济学理论向更微观的主体发展演化提供了一种研究方向。  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部门为研究主体,通过引入要素禀赋系数来测算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工业技术偏向性系数来测算不同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选择情况,进而探讨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对本地区工业部门技术选择偏向性的影响。试图构建地区要素禀赋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联系桥梁:要素禀赋结构不同导致要素相对价格出现差异,在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同种产品面临相同的生产成本的假设下,工业生产厂商开始密集使用本地相对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并据此发展适合本地工业生产发展的技术,用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地区有偏向性的选择工业技术。  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不仅各个区域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各个地区的不同年份要素禀赋也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中国各个地区的工业部门不是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生产活动,有些地区的工业部门并没有选择适应本地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即工业部门的技术选择与当地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偏离,这些工业部门多集中于一些具有特定资本-劳动比的部门,比如纺织业和金属矿物的相关部门。此外要素禀赋结构对不同工业部门的影响也不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