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
【6h】

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在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检查前准备

3 扫描方法

4 图像处理

5 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统计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CT平扫结果

2 CT灌注表现

3 CTA表现

4 CT灌注联合头颈部CTA

4 辐射剂量

讨论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CT灌注表现及对缺血性脑病的评价

二、脑血管狭窄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梗死的机制

三、脑灌注异常与相应头颈部血管狭窄关系

四、320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评价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五、320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的优越性

论文图片

1.正常CT灌注图像

2.脑梗死前期分期

3.动脉瘤导致灌注异常

4.颈内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流灌注异常,头部CTA未见异常

5.颅内动脉狭窄导致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6.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运用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对于评估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54例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应用东芝Aquilion one320排容积CT扫描仪进行全脑动态容积灌注扫描,同时获得灌注数据和4D-CTA数据。在完成脑CTP后,进行颈部CTA扫描以获取颈部动脉图像,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颅底。将容积数据导入Vitrea软件,软件自动生成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图,同时获得扫描范围的动态CTA图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CBF,CBV,MTT,TTP,并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析;对颈部及颅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标准来计算相应血管狭窄率。
   结果:(1)发现脑灌注异常41例,共58处脑缺血灶,其中Ⅰ1期9处、Ⅱ2期24处、Ⅱ1期17处、Ⅱ2期8处,9例同时有两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区,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4例同时有三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区,13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灌注参数患侧TTP、MTT和CBF与对侧镜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CBV与对侧镜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4例患者中血管狭窄或闭塞者50例;4例CTA未见明显异常。分析50例脑及颈部CTA图像发现前循环血管狭窄或闭塞43例,后循环血管狭窄或闭塞7例。5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9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5例。血管狭窄导致脑灌注异常,相应供血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X2=21.23,P<0.01)。脑灌注异常情况与相应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分析r=0.428,P<0.01)。40例灌注异常病例灌注异常区域与其责任血管供血分布一致;巨大动脉瘤1例,灌注图像提示脑局部低灌注状态;10例CTA提示血管局限性狭窄,全脑灌注图像未见异常。4例CTA正常病例的灌注正常。(3)50例CTA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单纯头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19例(15例灌注异常;4例灌注正常);单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23例(17例灌注异常;6例灌注正常);头颈血管不同程度狭窄/闭塞8例(8例灌注异常,4例责任血管是头部;4例责任血管是颈部)。头部血管狭窄或闭塞与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的脑灌注异常无统计学意义(X2=0.734,P>0.05)。
   结论:320排CT全脑动态容积成像联合颈部CTA检查能全面显示脑缺血部位、范围、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相应头颈部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