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线粒体DNA突变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6h】

线粒体DNA突变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

二、试剂和仪器

三、方法

结果

1.mtDNAPCR扩增结果

2.测序结果及突变位点分析

3.突变碱基比分析

4.mtDNA单体型分析

5.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6.mtDNA在MTC组和BTA之间的差异

7.mtDNA突变与MTC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8.mtDNA单体型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9.mtNDA单体型与MTC组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10.mtDNA突变与M和N单体型相关性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线粒体缺陷与肿瘤研究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检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在甲状腺恶性肿瘤(malignant thyroid carcinomas,MTC)和良性肿瘤(benign thyroid adenomas,BT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预测mtDNA错义突变对线粒体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mtDNA蛋白亚基基因突变碱基比。
   2、分析mtDNA突变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
   3、分析MTC和BTA患者mtDNA单体型分布,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线粒体遗传背景对mtDNA突变和甲状腺肿瘤的影响。
   方法:
   1、标本采集:在温州地区,随机采集7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冰冻病理组织切片,和其外周静脉血。其中MTC患者冰冻病理组织切片包括肿瘤组织和肿瘤旁组织,BTA患者冰冻病理组织切片只包含肿瘤组织。7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包括MTC患者55例(甲状腺滤泡状恶性肿瘤1例和甲状腺乳头状恶性肿瘤54例)和BTA患者18例(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和甲状腺腺瘤17例),以BTA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2、全基因组DNA提取: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区别和分离冰冻病理组织切片(肿瘤组织和肿瘤旁正常组织),采用酚-氯仿法手工提取肿瘤组织和肿瘤旁组织的全基因组DNA和外周血DNA。
   3、PCR扩增mtDNA:设计20对重叠连续引物PCR扩增mtDNA全序,并测序,逐个分析每个编码基因(包括D-Loop区)。
   4、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分析:以剑桥序列为参考,运用软件CodoncodeAligner筛查mtDNA突变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并以反向测序验证。应用Cluxtal分析变异氨基酸保守性,SOSUI预测变异蛋白二级结构和PolyPhen-2预测错义突变对相应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5、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tDNA突变与mtDNA单体型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tDNA突变、mtDNA单体型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
   结果:
   1.55例MTC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mtDNA突变(58.2%),共38个mtDNA突变,12个破坏性突变,22个潜在破坏性突变。其中有5个患者携带2个或2个以上mtDNA突变。复合物Ⅰ中发生22个mtDNA突变,7个为破坏性突变,14个为潜在破坏性突变;复合物Ⅲ中发生7个mtDNA突变,1个为破坏性突变,4个为潜在破坏性突变;复合物Ⅳ中发生8个mtDNA突变,4个为破坏性突变,4个为潜在破坏性突变;复合物Ⅴ中发生1个良性mtDNA突变。共30例MTC患者携带34个恶性突变。
   2.18例BTA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mtDNA突变(22.2%),共4个mtDNA突变。2个为破化性突变,2个为潜在破坏性突变,共4个恶性突变。
   3.统计学分析发现,mtDNA恶性突变在MTC组和BTA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7)。在男性和女性组中mtDNA潜在破坏性突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
   4.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COI具有最高恶性突变碱基比,为5.19×10-3,CytB具有最高总突变碱基比,为6.13×10-3。
   5.55例MTC患者中M单体型22例,其中D亚单体型最多为13例;N单体型33例,其中R亚单体型最多,为25例。18例BTA患者中M和N单体型分别为9例。单体型在MTC患者和BTA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6.统计学分析MTC组中mtDNA突变在M和N单体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mtDNA恶性突变和mtDNA潜在破坏性突变在两个单体型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27和0.008。
   结论:
   1.本研究发现甲状腺肿瘤患者mtDNA突变以恶性突变为主,大部分恶性突变发生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亚基基因上,特别是复合物Ⅰ,这可能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异常,增高肿瘤细胞ROS水平,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MTC组mtDNA恶性突变率高于BTA组,且该突变病例数在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以现有数据推测,mtDNA恶性突变可能增加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经突变碱基比分析发现,COI基因最易遭受恶性突变,而CytB基因是最易发生突变基因。考虑到该研究局限于DNA分子水平,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应继续开展以验证该结论。
   2.在本研究样本例数和地域范围内,mtDNA潜在破坏性突变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男性患者mtDNA潜在破坏性突变率高于女性患者,据此推测,mtDNA潜在破坏性突变与男性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因受本研究病例数太少影响,需扩大标本量进一步研究。
   3.通过单体型分析后发现,在55例MTC患者中,mtDNA恶性突变和潜在破坏性突变在M和N单体型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和0.008,且在M单体型中mtDNA恶性突变率和mtDNA破坏性突变率均高于N单体型,据此推测M单体型可能增加mtDNA恶性突变率和mtDNA破坏性突变率。考虑到我们所采集标本的区域性和数量,该结论需要扩大标本量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进一步确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