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和法”的理论研究
【6h】

中医“和法”的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和法”属于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也是传统文化中“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中的具体体现。但较之其它七法,“和法”的概念相对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太明晰,历代争议颇多,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义。
   本课题全面收集了与“和法”有关的先秦诸子著述以及历代中医著作,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内经》、《伤寒论》中的“和”的意思和用法与先秦诸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和法”的历史发展总共有两条主线。其一是从《内经》、《伤寒论》到张景岳这一条线:即“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另一条是成无已提侣的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和解,后世大部分医学家都是在此基础上拓展“和法”。通过对历代和法方的分析,发现和法方的治疗重点在于肝脾,以小柴胡汤、泻心汤为代表,主要分为两组调和肝脾、调和脾胃,其方皆源自仲景方。以此为依据,按照当前公认的“和法”广义与狭义分类法,将“和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和法”内涵指将机体调整到“和”的状态的各种方法,外延为中医的一切治法。狭义的“和法”内涵指治疗重点在于肝脾,少阳,以小柴胡汤治法为代表的一种治法。其外延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肠胃、截疟四类方剂。并根据外延明确了广义和法与狭义和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本研究有助于正确定位与理解长期争议的“和法”,解决方剂学中“和法”概念过泛问题,深化认识“和法”的哲学意义。进而可为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