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6h】

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肿瘤血管生成探讨

第二部分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鼠移植型肝癌的研究

附图

综述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生成与抑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

附录在读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walker-256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肿瘤血管生成探讨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分析其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评价该动物模型用于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并探讨其肿瘤血管的生成状况。材料与方法:将17只Wistar大鼠通过移植法建立Walker-256肝癌模型,于移植后第8天、第16天分别行MRI、DSA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肿瘤体积,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17只大鼠经MRI检查证实均种植成功,肿瘤体积第8天为88.40±7.62mm3,第16天为986.80±114.46mm3,体积增长8-12倍之间;种植第8天,肿瘤组织呈灰白色、鱼肉均质状,内部未见坏死,HE染色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胞核大浓染,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微血管数目较多,呈棕黄色染色,肿瘤细胞VEGF高表达,呈棕黄色细颗粒状。种植第16天,肿瘤组织呈白色鱼肉状,内部见坏死,HE染色肿瘤周边细胞密集,中央为不同程度的坏死区,免疫组织化学示MVD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第8天;肝肿瘤MVD(microvesseldensity,MVD)与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Pearson相关分析示:MVD与VEGF平均光密度值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适合于进行肝癌介入实验研究,肿瘤血管生成与MVD和VEGF表达密切相关,肿瘤组织的MVD值和VEGF表达水平充分反应了肿瘤血管生成状况。 第二部分: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鼠移植型肝癌的研究 目的:通过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鼠移植型肝癌,探讨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30只荷瘤模型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于肿瘤种植的第8天行MRI检查后,行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治疗。治疗方案如下:对照组(A组,n=10),经肝动脉缓慢灌注生理盐水0.2-0.3ml;化疗栓塞组(B组,n=10),经肝动脉缓慢灌注0.05mg丝裂霉素+0.05ml超液化碘油;联合治疗组(C组,n=10),经肝动脉灌注0.05mg丝裂霉素+0.05ml超液化碘油+Endostatin蛋白(10ml/kg)。于肿瘤种植的第16天行MRI检查复查。通过介入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计算各组肿瘤生长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Ⅷ因子和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对VEGF阳性肿瘤细胞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光密度分析测量。结果:A组治疗前、后体积和肿瘤生长率分别为:88.40±7.62、986.80±114.46、1024.50±168.15;B组分别为:85.60±6.48、567.80±87.80、571.60±143.87;C组分别为:83.60±6.60、370.50±53.68、345.16±70.23,统计学结果表明B、C两组对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B、C两组间比较C组有更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A、B、C三组间MVD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不完全相同,两两比较C组与A组、C组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间MVD和VEGF平均光密度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内皮抑制素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能明显的抑制移植型肝癌的生长,并对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数目和VEGF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