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特性研究
【6h】

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言

1.1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1.2昆虫的嗅觉机制

1.3 草地螟研究现状及立题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3.2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提取和鉴定

3.4 草地螟OBP1双突蛋白的表达纯化和荧光竞争结合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草地螟是一种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严重多发的杂(多)食性的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可以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多种农牧业经济作物,给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随着与植物的长期协同进化,草地螟在一生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可以在适宜的寄主上取食和产卵,不同的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也有所不同。研究草地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特性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草地螟与其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机制,有助于提出更有效更环保的草地螟防治策略。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的提取和鉴定、用不同寄主植物分别饲喂幼虫并观察其生长发育历期的变化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实验三个方面来探讨草地螟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机制。此外,通过荧光竞争结合性实验对双突变OBP1蛋白进行了功能验证并对草地螟OBP1蛋白的功能位点进行研究探讨,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提供途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其生长发育历期明显不同。单一取食草木樨、苜蓿和灰菜的幼虫可以完成世代,但取食沙打旺和老芒麦的在转接后三天之内全部死亡。产卵选择实验中,草木樨、苜蓿和灰菜上的落卵量明显多于其他供试植物,沙打旺和老芒麦上的落卵量则为同类供试植物中最少。
  (2)利用顶空吸附法提取草木樨、苜蓿、胡枝子、沙打旺、高羊茅、黑麦草和老芒麦七种寄主植物的挥发物,并利用GC-MS分析鉴定了挥发物组分。从草木樨和沙打旺中提取出8种挥发物,从黑麦草和苜蓿中提取出7种物质,从老芒麦中提取出9种物质,从高羊茅中提取出11种物质,从胡枝子中提取出13种物质。
  (3)与未突变蛋白相比,双突变气味结合蛋白OBP1对性信息素、莰烯、1-己醇、1-庚醇、反-2-己烯醛、肉桂醛和苯甲醛的结合性明显降低,这说明草地螟OBP1蛋白的功能位点很可能就是双突蛋白中突变的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