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辜鸿铭《论语》英译中的注释
【6h】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辜鸿铭《论语》英译中的注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I.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1.3 Research Methods and Outline

Chapter II.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Postcolonialism

2. 2 Translation in Postcolonial Context

Chapter III. Ku Hungming and His Translation Activity

3.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Ku Hungming

3. 2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3. 3 Translator’s Motivation

Chapter IV. Analysis of Annotation in Ku’s English Lun Yu

4. 1 Feature of Ku’s Interpretation

4. 2 Domestication in Annotations

4.3 Ku’s Purpose of Annotation

4.4 Significance of Ku’s Interpretation

Conclusion

致谢

参考文献

Appendix I List of Annotation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ster Degree

展开▼

摘要

后殖民翻译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将翻译活动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下,揭露翻译活动背后的权利差异,消解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霸权。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对于构建文化身份有着重要作用。归化翻译主要存在于强势西方文化对弱势东方文化的介绍中,译者将弱势文化文本译入强势文化时,把原文语境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弱化甚至抹掉,对弱势文化进行霸权干预,通常被认作是文化殖民的手段。
  辜鸿铭是二十世纪初期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是当时西方眼中的“东方文化代言人”,他的译本打破了西方汉学家和传教士在中学西传中的垄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遭受了西方国家的暴力,主权的沦丧导致文明、话语权等其他方面平等权的丧失。为了改变大部分传教士和汉学家笔下歪曲的中国形象,尤其是表达他对当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理雅各论语英译本的不满,辜鸿铭决定英译《论语》,以重新树立西方眼中的东方文化形象,希望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挽救笼罩在物质主义下的西方社会的良药。他的译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大量使用注释:援引西方名家语录;泛化一切次要信息以不妨碍读者理解;以西方术语格义儒学概念;补充中文文化历史背景信息等。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以辜鸿铭的《论语》英译中的注释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把译本回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环境下,讨论译者的目的动机以及翻译策略;其次通过尽可能整合译本中的所有注释点,探寻注释的分类和目的;最后通过大量实例研究和译本对比,研究注释对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希望证明:一定历史条件下,归化策略并不代表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屈服,相反,通过用熟悉的概念和意象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深入了解目的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文明树立了正面形象,有助于塑造积极的文化身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