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地区小鼷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选择
【6h】

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地区小鼷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鼷鹿类研究进展

1.1.1 分类

1.1.2 生态和行为研究

1.1.3 生理和生化研究

1.2 栖息地选择研究现状

1.3 地理信息系统与动物调查

1.4 选题意义

2 小鼷鹿种群数量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区域的确定

2.2.2 样线设计

2.2.3 足迹链调查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大沙坝的种群数量

2.3.2 勐满片的种群数量

2.3.3 龙门片的种群数量

2.4 讨论

2.4.1 中国小鼷鹿种群数量现状

2.4.2 三片区小鼷鹿种群数量比较与分析

3 小鼷鹿种群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利用

3.1 研究地确定与研究方法

3.1.1 有效足迹链坐标收集

3.1.2 植被样方设置与数据收集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分布格局与密度区间

3.2.2 生境选择利用

3.3 讨论

3.3.1 地理空间与分布格局

3.3.2 植被环境与分布格局

4 小结

4.1 主要结论

4.2 保护建议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结构特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小鼷鹿是已知现存最小的偶蹄目(Artiokactyla)动物,在国外属常见种,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及其附近岛屿,我国仅有小鼷鹿(Tragulus javanicus williamsoni)一个亚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是对于我国小鼷鹿的研究稀少,而种群状况一直是个未知数。本文以分布与勐腊县境内的小鼷鹿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数量分布状况和栖息地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旨在弄清我国现存小鼷鹿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及它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情况。
   2005年12月-2006年3月,通过对西双版纳州勐腊地区两个子保护区社区访问和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反馈信息的收集,确定了小鼷鹿的具体调查范围共3片:勐腊大沙坝水库库区、尚勇勐满和龙门片区。并分别于2006年8月-2007年2月完成了大沙坝地区的野外调查,总计调查面积40krri2;于2007年6月-2007年12月完成了勐满和龙门片的调查,总计调查面积107km2。野外调查过程中,将坡位分为上坡、中坡和下坡,分别设置样线。采用系统取样法,每隔500m设置一个30 m×30m的样方。在样方内,以确认有效足迹链的形式来确定小鼷鹿的活动地。
   通过方差分析法计,算出各调查区域内小鼷鹿种群数量的范围值。结果显示:在大沙坝调查区内抽取956个样方,有效足迹链为50条,种群大小在1297-983只之间;勐满片调查区抽取样方800个,有效足迹链为37条,种群大小在2352-1728只之间;龙门片调查区内共抽取样方1047个,发现有效足迹链为73条,种群大小在5739-4699只之间。利用GIS软件(Arc View GIS9.2),将勐满调查区与龙门调查区各有效足迹点生成小鼷鹿的分布格局和密度区间。结果显示:在季节性雨林中小鼷鹿分布较多,河流(水源)与小鼷鹿的分布有很大联系,所有的有效足迹点均围绕于河流两岸分布,且河流(水源)越密集,则小鼷鹿密度越高。
   为弄清小鼷鹿对生境的要求,分别于2007年6月-12月的野外调查过程中,采用比较利用和可利用栖息地的方法,对小鼷鹿栖息地展开调查。共测量13个生态因子。包括海拔(Altitude)、坡位(Position on slope)、生境类型(Habitat type)、距水源距离(Distance to water)、土质软硬度(Soil quality)、乔木层盖度(Canopytree coverage)、优势乔木(Dominant species of tall tree)、灌木层盖度(Shrubcoverage)、优势灌木(Dominant species of shrub)、草本层盖度(Herb coverage)、优势草本(Dominant herb)、落叶层盖度(Leaf litter coverage)和人为活动情况(Human activities)等。对7个定性因子的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的分析结果表明,小鼷鹿偏好在土质较软、没有人类活动的中下坡位活动。对优势乔木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和粗叶榕(Ficus hirtaVahl),优势灌木木奶果(Baccaurea samiflora)、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云南地桃花(Urena lobata)和大叶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优势草本长柄山姜(Alpinia kwangsiensis)和()叶(Phrynium capitatum)有选择偏好。
   小鼷鹿栖境利用样地与可利用样地的6个定量因子中,仅海拔(AL)和草本盖度(HC)两个因子差异不显著,其余4个因子差异均显著。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乔木盖度(TTC)、灌木盖度(SC)、落叶层盖度(LLC)和距水源距离(DSW)是区分利用样地和可利用样地的关键因子,区分正确率达95.7%。
   小鼷鹿对低海拔的河谷浅滩地带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对胆小、活动能力较弱的小鼷鹿来说,坡度平缓、植被完整的河岸一带有利于它遭遇天敌时迅速逃跑或就近隐藏。而较密的乔木树冠层与高密度的灌木丛形成双重的隐蔽条件,极大地减少了小鼷鹿被天敌发现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这是导致小鼷鹿在勐腊地区呈沿海拔较低的河岸集中分布格局的原因之一。食源植物沿河谷两岸的集中分布,是影响小鼷鹿分布格局的另一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