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1950年代的韩国基地村小说
【6h】

论1950年代的韩国基地村小说

代理获取

目录

外文摘要

摘要

1.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史探讨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2.基地村小说的产生背景

2.1 1950年代的韩国文学

2.2 1950年代的基地村小说

3.基地村小说中的人物

3.1 失去自我的女性

3.2 被世俗污染的儿童

3.3 软弱无力的男性

3.4 形象模糊的美军

4.基地村小说的文体特点

4.1 写实的叙事方法

4.2 外来语与隐语的使用

4.3 被社会疏离的作家意识

5.基地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6.结论

参考资料

谢辞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1950年代是韩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时代。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整个韩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学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在1950年代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全面变革的一个时代。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变革就是创作素材方面的变化,战争结束后,美军的驻扎部队继续留在韩国,以部队基地为中心形成了所谓的“基地村”,这里生活的人们以向美军提供服务来维持生计,在物质资料极为匮乏的当时,基地村自成一个小社会,向人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另一面,在195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以基地村为素材的小说,也就是韩国文学史上所称的基地村小说。内容方面,1950年代的基地村小说中的人物由于战争影响,个人的生活状况及意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地村中的女性一直以来是基地村小说研究中的重点,1950年代男性在战争中大量死亡,在现实面前女性不得不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基地村中的女性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大一部分走上了一条将性商品化的过程,形成了韩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洋公主”。战争使原本纯真的女性走上了一条与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贫困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丧失了儿童本有的天真,为了生存下去和大人一样做着各种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成人世界中的一些阴暗给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这个染缸中逐渐被浸染。同时身处在基地村这一外来文化充斥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儿童比其它地区的儿童更容易接触到外来事物,甚至对外来事物表现出一种狂热,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逐渐褪色。1950年代战争刚刚结束,战争使男性在肉体或精神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带来的一种直接后果就是他们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的生活能力,无法很好地适应战后的社会。面对贫困而又残酷的现实,身处基地村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这里的男性表现出了一种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一种迷茫。在技法方面,1950年代的基地村小说采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叙述。在语言使用方面,因为所处环境的关系,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在美军基地中常用的外来语与俗语,这些词汇不仅使作品的真实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提现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一步丰满起来。在作家意识方面,1950年代的基地村小说中流露出了一种浓厚的排外感。这种排外是一种自我的排外,生活在基地村中的人,虽然名为基地村但它其实只是为了美军的需要而存在,没有任何生活的根基。这种没有根基的生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自我感到一种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也使这时期的基地村小说散发出一种隐隐约约的排外感。基地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卖春女性的描写上,扩大了写实文学的素材范围。虽然一直强调基地村文学并不是单纯描写卖春女性的文学,但不可否认,这一部分的内容一直是基地村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说中对这一类描写引起了人们对基地村中女性生活实态的关心,并出现了一部分专门对于女性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讲,基地村小说为以女性为中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另一个方面是基地村小说与反美文学的关系。虽然反美文学在1960年代才正式被提出,而1950年代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因素,此时基地村小说中没有对美军进行太多的描述,作品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反美倾向,但文章中时不时得出现一些对美军行为的不满,作者某种反美的情绪也通过主人公的抱怨表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说,1950年代的基地村小说是反美小说的萌芽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