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短牙弓对咬合及颈椎姿势的影响
【6h】

实验性短牙弓对咬合及颈椎姿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 论

4结 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牙合)干扰对口颌系统及全身健康影响研究现状

(牙合)平面与颈椎姿势平衡的研究现状

致 谢

展开▼

摘要

成功的修复治疗要求恢复患者的牙列和颁面部缺损,重建口颌系统的协调统一,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治疗观念认为应尽可能恢复牙弓的完整性,在恢复咀嚼功能的同时,避免咬合稳定破坏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短牙弓(shorted dental arch,SDA)泛指后牙缺失的牙弓,同时也代表了一种以功能形态完好的前牙和前磨牙区为基本治疗目标而不需要修复所有缺失后牙的治疗理论,与以全牙列32或28颗牙为标准的传统修复治疗目标有所不同,它强调功能的恢复,而不仅仅是追求牙列的完整性,治疗费用较低,治疗手段相对简便。以往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或主观评价等研究短牙弓的咀嚼效能、牙弓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其对牙周和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和翻腔舒适度,结果不完全一致,尚存在争议,且缺乏客观指标。皎合与颈椎功能密切相关,短牙弓治疗法修复后造成磨牙区咬合支持缺损,尤其是单侧不对称短牙弓可能影响颈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从而引起头部姿势的改变导致颈椎功能紊乱,目前此方面的报道较少。本实验采用较先进的测试系统、定量的研究指标,从客观上评估不同类型实验性短牙弓的咬合特征以及颈椎姿势特征,为探讨短牙弓对咬合功能和颈椎姿势平衡的影响以及临床上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验基础。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实验性短牙弓与完整牙弓的咬合及颈椎姿势特征,探讨短牙弓对咬合功能和颈椎姿势平衡的影响,为临床上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5名个别正常牙合人(男12名、女13名)。①模拟短牙弓:按常规要求为受试者制作覆盖下颌_左侧第二磨牙至右侧第二磨牙的咬合板,调整使其与对颌牙保持标准平衡接触,然后截开咬合板以模拟五种不同的牙列状态,分别为完整天然牙列组、实验性完整牙列组、实验性单侧短牙弓组、实验性双侧短牙弓组、实验性过度短牙弓组;②咬合记录: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受试者牙尖交错位的左右侧及前后向咬合力百分数、牙合力中心偏移量;⑨头影测量:嘱受试者立定,处于自然放松状态,用数码X线头影测量机(Sirona Orthophos DS Ceph,Germany)拍摄受试者的头颅侧位片,将其输入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软件后,描点、分析、提取数据。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颈椎姿势特征及咬合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 结果: 1.咬合指标 完整天然牙列组、实验性完整牙列组咬合力不对称指数、牙合力中心偏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右侧、前后向咬合对称性较好,牙合力中心平均位置于正常范围内,实验性完整牙列组牙合力中心更接近于原点中心。 实验性完整牙列组与实验性双侧短牙弓组、实验性过度短牙弓组之间咬合力不对称指数、牙合力中心偏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性单侧短牙弓组前后向咬合力不对称指数、牙合力中心纵向偏移指数较实验性完整牙列组大,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颈椎姿势指标 本实验受试者颈椎姿势特征个体间变化较大,但组间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咬合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分析 各组组内的颈水平角与左右侧咬合不对称指数、颅颈焦与前后向咬合不对称指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整天然牙列组、实验性单侧短牙弓组、实验性双侧短牙弓组内的颅垂直角、颈椎平面倾斜度与前后向咬合不对称指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单侧磨牙缺损的短牙弓咬合对称性发生改变,咬合平衡失调;双侧缺损的短牙弓左右侧咬合对称性好,但前后向咬合平衡改变。 2.不同类型实验性短牙弓的颈椎姿势短时间内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3.咬合与颈椎姿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