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藏羊八井—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构造系统分析及资源评价
【6h】

西藏羊八井—林周地区新生代水热成矿构造系统分析及资源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三章区域成矿构造系统

第四章典型矿床

第五章羊八井—林周地区水热活动与成矿特征

第六章羊八井—林周地区构造应力场及热模拟

第七章羊八井—林周地区有关矿床的水热成矿属性

第八章羊八井—林周水热成矿构造系统与资源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西藏羊八井—林周地区属冈底斯成矿带中的拉萨地块,包括本区在内的冈底斯成矿带中大量出现的斑岩铜矿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等矿床与欧亚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带密切相关,喜马拉雅期新生代内生成矿具有特色,矿床本身多具有水热成矿特征。本研究在查明区内大地构造背景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成矿环境及成矿类型,着重对成矿构造及水热成矿系统进行研究,在羊八井—林周地区建立了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喜马拉雅期地质—成矿演化相联系的构造控矿系统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全面分析区域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域成矿构造系统提出了喜马拉雅晚期地壳增厚均衡隆升背景下,南北挤压派生的NE、NW共轭剪切断裂系不对称发展,诱导出SN向为辅的张性裂谷系,从而组成特提斯洋退出后冈底斯弧的岩浆—火山—水热成矿构造系统; 2、对洛巴堆铅锌多金属矿、约拉曲稀有金属矿化点、羊八井硫磺矿、红山冰洲石矿床、甲马铜多金属矿、厅宫铜矿等矿床(矿点)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行比较详细的观测与研究。鉴别出伴生多金属的火山型磁铁矿。在确认喜马拉雅期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同时,指出应在本区注意寻找冈底斯火山弧后盆地块状硫化物或其他类型的多金属矿床; 3、对羊八井温泉、拉多岗温泉、宁中温泉、约拉曲温泉、羊井学温泉等地进行现场观测与测试分析,应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温泉循环水的组成和来源,归纳总结了喜马拉雅期水热活动规律和现代热泉成矿作用,提出了念青唐古拉西南段和当雄—羊八井地堑为铀、稀有、稀土成矿有利地段,找矿工作重点首先是在裂谷槽地寻找硅华型、现代温泉液体型稀有金属矿; 4、利用温泉水和典型矿床中气液态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资料,得出了本区内生矿床通过原生和叠生的水热蚀变矿化作用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时空有序的系列。并且建立起大气降水、岩石原生水、深部岩浆水(汽)耦合作用成矿系统,得出了矿床彼此相关的氢、氧同位素分馏物理化学过程模型; 5、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地质模型与区域边界条件,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粘弹性流变模型,计算分析古近纪地壳挤压缩短期以及挽近地壳伸展走滑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良好地揭示了区域构造运动特征、构造变形过程与构造形成机理;对羊八井及邻区热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水热循环过程与热流型式,良好地揭示了深部构造、活动断层与水热循环、水热成矿关系及动力学机理; 6、在羊八井—林周地区,包括典型矿床在内,根据水热蚀变成矿的时代、机理等特征,在构造格架、同位素模型、构造应力场和热动力场模拟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平—剖面的水热成矿地质模型; 7、将研究区划归为冈瓦纳—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根据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特点和地球化学异常,自西北向东南将测区划分出纳木错、念青唐古拉、旁多3个Ⅰ级成矿区以及6个成矿小区;依据测区矿床与矿点资料、找矿线索及地球化学异常,划出了5个内生矿床的成矿远景区。初步评价各成矿区带的找矿潜力,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邵兆刚;

  •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 学科 成矿作用和矿产资源评价
  • 授予学位 博士后
  • 导师姓名 毛景文;
  • 年度 200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D163.2;
  • 关键词

    西藏; 林周地区; 成矿构造; 热液矿床; 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