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6h】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父母教养方式

1.2.2 人格

1.2.3 自我概念

1.2.4 国内外研究不足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调查研究法

2.4 研究工具

2.5 数据来源与处理

2.6 论文框架

2.7 论文的创新点

3 研究结果

3.1 青少年正常组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组对比分析结果

3.1.1 青少年正常组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3.1.2 青少年正常组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组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3.1.3 青少年正常组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组的人格的比较

3.1.4 青少年正常组和青少年抑郁障碍组的自我概念的比较

3.2 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间的关系研究

3.2.1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的总体差异

3.2.2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3.2.3 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正常青少年组和抑郁障碍青少年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4.1.2 正常青少年组和抑郁障碍青少年组人格的差异比较

4.1.3 正常青少年组和抑郁障碍青少年组自我概念的差异比较

4.1.4 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自我概念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

4.1.5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的关系

4.1.6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的关系

4.1.7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人格和自我概念的关系

4.1.8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间的中介效应

4.2 结论

4.3 建议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一般资料问卷

附录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略)

附录三:艾森克人格问卷(略)

附录四: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略)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