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寄生虫生态学研究
【6h】

云南“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寄生虫生态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完成的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云南“洱海”(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带小兽体表寄生虫(恙螨、革螨、蚤类和吸虱)的寄生和分布状况、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相似性和主要寄生虫生态位特点,探讨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 材料和方法:(1)原始数据来源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云南“洱海”周边不同地理方位、不同生境小兽体表寄生虫的抽样调查。(2)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虫总侵染率(Rpt)、总虫指数(Ip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3)通过分析洱海周边不同方位、不同生境小兽体表寄生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寄生状况和分布,探讨体表寄生虫、小兽宿主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4)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类群体表寄生虫群落的相似性,得出小兽宿主的系统树形聚类图,探讨不同类群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5)用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等分析优势小兽宿主(大绒鼠、褐家鼠、锡金小鼠、贝氏树鼩、社鼠、斯氏家鼠、珀氏长吻松鼠和大足鼠等)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及分布状况。用非参数U检验(Mann—Whitney U—tests)检测体表寄生虫个体数量和物种数在雌、雄宿主体表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检测体表寄生虫个体数量、物种数与宿主身体参数(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优势小兽宿主体表寄生虫的生态学和医学意义。(6)采用Levin's方法测定各类体表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探讨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 结果与结论:(1)云南“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寄生虫种类比较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从所诱捕的3303头小兽(21种)体表采集到97969只(186种)体表寄生虫,其中恙螨56895只,隶属3亚科23属109种;革螨23196只,6科16属43种;蚤3243只,4科11属13种;吸虱14635只,5科6属21种。“洱海”周边不同方位、不同生境小兽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的分布很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和体表寄生虫的物种数高于其它两个方位。生境从农舍、农田、灌丛到森林,小兽宿主及体表寄生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虫群落的多样性随着环境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了生态环境对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分布的影响,复杂的生境导致了小兽和体表寄生虫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这表明小兽宿主、体表寄生虫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可能有三维协同进化生态关系。(2)体表寄生虫的物种数量、种类组成、分布状况、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等同时受着小兽体表微环境和小兽宿主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3)恙螨和蚤类的宿主特异性较差,宿主范围广泛,提示其在不同小兽宿主之间传播和保存病原体的媒介潜能较大。(4)对优势宿主(大绒鼠、锡金小鼠、褐家鼠、大足鼠、斯氏家鼠、社鼠、贝氏树鼩和珀氏长吻松鼠等)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状况的分析表明,这些优势小兽宿主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很高,部分种类是传播人类疾病的重要媒介。(5)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因类群不同而异:吸虱昆虫高度特化,宿主特异性很高,其与小兽宿主之间往往存在“一对一”的稳定寄生关系,一种特定的小兽宿主往往存在比较固定的1—2种吸虱,在整个体表寄生虫中吸虱是一类与小兽宿主协同进化程度很高的体表寄生虫类群。恙螨和蚤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物种多样性很高,宿主特异性低,这两大类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之间没有形成“一对一”稳定的寄生关系,协同进化程度比吸虱低。不同革螨种类与小兽宿主之间的协同进化生态关系比较复杂,部分革螨种类与小兽宿主之间的关联度较高,但有的革螨种类与小兽宿主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寄生关系。从小兽体表寄生虫的寄生和分布状况、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相似性和主要寄生虫生态位特点表明体表寄生虫与小兽宿主之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生态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