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内PM2.5浓度分布及室内外关联性研究
【6h】

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内PM2.5浓度分布及室内外关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城市颗粒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1.2.2 室内外颗粒物传输与关联性的研究现状

1.2.3 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4 针对颗粒物污染的法规与政策

1.2.5 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严寒地区城市供暖季住区内建筑室内外颗粒物的现场实测及分析

2.1 引言

2.2 测试地点及测试仪器

2.2.1 采样地点介绍

2.2.2 采样方法及仪器

2.3.1 PM2.5质量浓度

2.3.2 PM2.5质量浓度I/O比

2.4 采样结果的元素分析

2.4.1 碳成分分析

2.4.2 水溶性离子分析

2.4.3 二次生成颗粒物的量

2.5 PM2.5及其成分室内外相关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室内外颗粒物传输及室内颗粒物沉降凝并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室内外颗粒物传输实验方案

3.2.1 实验地点

3.2.2 测试仪器

3.2.3 实验条件

3.3 室内源及开窗对室内颗粒浓度的影响

3.3.1 室内源颗粒物浓度排放强度

3.3.2 室内源及开窗对室内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

3.3.3 室内源及开窗对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

3.3.4 室内颗粒物浓度的衰减

3.4 室内颗粒物沉降及凝并实验方案

3.4.1 实验地点

3.4.2 测试仪器

3.4.3 实验条件

3.5 沉降及凝并对室内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3.5.1 数据分析方法

3.5.2 颗粒物粒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

3.5.3 颗粒物的沉降率及凝并速率

3.5.4 沉降与凝并对室内颗粒物浓度衰减的贡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严寒地区城市局地-建筑尺度颗粒物扩散模型建立

4.1 引言

4.2 模型内容简介

4.2.1 城市局地尺度颗粒物扩散模型

4.2.2 建筑室内外颗粒物传输模型

4.2.3 室内颗粒物沉降模型

4.3 模型计算流程

4.4 模型验证

4.4.1 验证方法及输入数据

4.4.2 测试及计算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严寒地区城市供暖季住区内颗粒物浓度分布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模拟区域概述及参数设定

5.2.1 模拟区域及下垫面参数的设定

5.2.2 交通流量参数的设定

5.2.3 背景颗粒物浓度及气象参数设定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颗粒物浓度分布日变化分析

5.3.2 颗粒物浓度分布周变化分析

5.3.3 颗粒物浓度分布月变化分析

5.3.4 颗粒物浓度分布供暖季变化分析

5.4 不同因素对区域内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影响

5.4.1 试验因素选取

5.4.2 正交试验设计

5.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严寒地区城市住区内建筑室内外颗粒物传输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严寒地区城市冬季住区室外颗粒物对室内的影响

6.2.1 模拟对象及计算条件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无室内源情况下室内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6.3.1 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6.3.2 室外风速的影响

6.3.3 气密性的影响

6.3.4 回归分析

6.3.5 沉降对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6.4 有室内源情况下室内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6.4.1 室内源的影响

6.4.2 源排放后开窗的影响

6.4.3 室内PM2.5质量浓度的去除效率

6.4.4 室内源的影响持续时间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