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疆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
【6h】

南疆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以和田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文献综述

1.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及反贫困在南疆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意义

2.新疆贫困与反贫困基本状况

3.和田地区贫困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

4.和田地区贫困的基本成因分析

5.和田地区反贫困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6.和田地区反贫困的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贫困是全球性社会现象,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地理自然生态条件差异以及人类个体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消除贫困是当代世界性课题。贫困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没有解决好,我国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平等的价值追求就难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反贫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在新时期,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有利于可持续经济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新疆的南疆地区自然生态特别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都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分布着全疆近80%的贫困人口,是新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如果没有南疆各地区贫困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南疆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也就不可能有全疆经济社会的和谐进步。本文个案研究的和田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贫困状况方面,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属于典型的“三不沿”地区,即不沿铁路、不沿高速公路、不沿大江大河,在新疆贫困地区的比较典型。和田地处偏远,生存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经济以较为原始的农业生产为主,使其成为干旱区贫困的典型,深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刺激人口增加——进一步贫困”的贫困、人口、环境的“ppE怪圈”。本人在和田地区将近一年的支教期间,对和田地区贫困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的基础上,运用贫困理论并借鉴其它相关研究成果,对影响和田地区经济发展的贫困的相关因子和社会后果进行全面分析,深入研究南疆少数民族农村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特定地理环境、家庭以及个人素质与农民持续性贫困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南疆贫困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拟结合南疆贫困地区的区情,对和田扶贫开发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消除和田地区贫困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