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6h】

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1理论回顾与问题提出

1.1压力理论的沿革

1.1.1几种压力理论模型

1.1.2几种与压力有关的人格变量

1.1.3以往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1.2压力研究方法的现状

1.2.1压力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

1.2.2交互过程的理想与实际研究方法

1.2.3交互过程的四种研究思路

1.2.4两个评价阶段的结合测量

1.2.5研究中的方法确定

2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1研究的理论构思与假设

2.2研究的技术路线

2.3研究的被试、工具与统计方法

2.3.1研究样本

2.3.2研究变量与测量工具

2.3.3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分析

3.1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2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3.3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3.4中介效应分析

3.4.1控制源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的中介效应

3.4.2他人控制对人性观中介效应的调节

3.4.3内控性对自尊中介效应的调节

3.5缓冲效应分析

3.5.1控制源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的缓冲效应

3.5.2他人控制对人性观缓冲效应的调节

3.5.3内控性对自尊缓冲效应的调节

3.6各变量在人口特征、家庭背景上的差异检验

3.6.1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3.6.2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3.6.3曾否任干部上的差异检验

3.6.4曾否兼职上的差异检验

3.6.5父母年龄上的差异检验

3.6.6父母教育背景上的差异检验

3.6.7父母收入上的差异检验

4讨论

4.1问卷的编制

4.2大学毕业生的压力现状和信念特征

4.3毕业期事件、压力评价、压力后果三种信念的相互关系

4.4控制源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的中介、缓冲效应

4.5控制源对人性观、自尊效应的调节

4.6人口特征与家庭背景对各变量的影响

5结论

5.1研究的主要结论与修正的理论构思

5.2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5.2.1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创新

5.2.2本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5.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正式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前的社会现实使大学毕业生面对的压力日益增长。在压力理论发展中,交互作用模型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压力理论,另一方面,探讨多人格变量的共同作用已经成为压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因而在交互作用模型内探讨多种人格变量的联合作用在压力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个体的多种信念,包括人性观、自尊、控制源为关注点,探讨了这几种人格特征在大学本科毕业生压力评价中共同作用的可能机制。经访谈、问卷编制与初测得到本研究的正式调查问卷;通过对13个学院300余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研究和大量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毕业期影响大学生的关键事件有七类。毕业期事件总体上对大学毕业生样本造成的影响不大,样本的自尊和内控性普遍较高。 二、抑郁、焦虑与毕业期事件及压力评价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压力评价之间的相关要比与毕业期事件之间的相关高。 三、控制源信念的中介和缓冲效应:控制源信念中随机性在家庭事件与压力评价各维度间起中介作用;他人控制在家庭事件、人际事件、突发事件、毕业期事件均分与压力评价各维度间起中介作用。控制源信念的三个维度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均无缓冲作用。 四、他人控制控制源调节着人性观的中介和缓冲效应:当他人控制得分高时,人性观在多种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起中介作用;当他人控制得分低时,人性观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无中介作用。当他人控制得分低时,人性观在多种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起缓冲作用;当他人控制得分高时,人性观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无缓冲作用。 五、内控性调节着自尊的中介和缓冲效应:当内控性得分高时,自尊在突发事件与压力评价各维度间起中介作用;当内控性得分低时,自尊在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无中介作用。当内控性得分高时,自尊在多种毕业期事件与压力评价间起缓冲作用;当内控性得分低时,自尊只在恋爱事件与“承担后果”间起缓冲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