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其预后随访
【6h】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及其预后随访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References

综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50%~80%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发病机制和免疫病理变化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尚缺乏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的免疫预防及特异性的治疗措施。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治疗后,大多痊愈,但部分患儿气道敏感性增高,甚至发展为反复咳喘或哮喘,国内外的随访资料表明高达42%~90%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出现反复喘息,与哮喘关系密切。 目的掌握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并了解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咳喘的发生率,探讨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咳喘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1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我院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病例共150例进行临床资料总结并随访:1、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及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个人过敏史(湿疹、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史等)、特应性家族史(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史等)、喂养史、喘息持续时间、并发症、有无呼吸困难(紫绀、三凹征)、院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雾化吸入激素类药物情况。 2、随访调查:通过三种方法(电话访问、信访以及上门实证调查)调查患儿出院后的健康及用药情况,包括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及诊断哮喘情况。 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其中男1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7±2.6月。冬季发病96例(64.0%),春季发病47例(31.3%),秋季发病7例(4.7%)。有阳性个人过敏史1例(0.7%),有阳性家族史6例(4.0%),母乳喂养者109例(72.7%)。喘息持续时间平均为7.9±2.4日,重症病例9例(6.0%),全身激素应用者71例(47.3%)。血IgE检测16例,结果>100IU/ml者10例,占62.5%。所有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其中治愈133例(88.7%),好转17例(11.3%)。 2、随访病例62例,其中男53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1±2.6月,有阳性个人过敏史1例(1.6%),有阳性家族史3例(4.8%),母乳喂养者43例(69.4%)。喘息持续时间为7.4±2.7日,重症者5例(8.1%),全身激素应用28例(45.2%)。随访病例中8例做过血IgE检测,结果>100IU/ml者7例,占87.5%。 3、6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随访结果中,有41例日后出现咳嗽超过一周,26例日后再发喘息,12例最终发展为哮喘,分别占随访例数的66.1%、41.9%和19.4%。而日后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情况的有44例,占随访例数的71.0%。 4、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者平均年龄为5.0±2.8月,未发生咳嗽超过一周者平均年龄为5.4±2.4月,两者统计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值为0.603,P>0.05)。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再发喘息者平均年龄为4.8±3.0月,未发生再发喘息者平均年龄为5.3±2.4月,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为0.626,P>0.05)。RSV毛细支气管炎后诊断哮喘者平均年龄为3.5±1.9月,未诊断哮喘者平均年龄为5.5±2.7月。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统计差异显著(t值为2.424,P<0.05)。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1项或多项事件者平均年龄为5.1±2.8月,未发生以上事件者平均年龄为5.0±2.2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值为0.183,P>0.05)。 5、本组随访病例中仅1例有个人过敏史,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但否认有再次喘息和哮喘情况。无个人过敏史者61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和哮喘者各40例、26例和12例,分别占65.6%、42.6%和19.7%,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43例,占70.5%。 6、本组随访病例中仅3例有特应性家族史,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次喘息和哮喘者分别为3例、1例和1例,分别占100%、33.3%和33.3%;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3例,占100.0%。无特应性家族史者59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次喘息和哮喘者分别为38例、25例和11例,分别占64.4%、42.4%和18.6%;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41例,占69.5%。。两者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差异(X2值分别为1.615、0.096、0.395和1.290,P均>0.05)。 7、本组随访病例中母乳喂养者43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诊断哮喘者分别为27例、17例和7例,各占62.8%、39.5%和16.3%;非母乳喂养者19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诊断哮喘者分别为14例、9例和5例,各占73.7%、47.4%和26.3%,两者之间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为0.698、0.332和0.850,P均>0.05)。母乳喂养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31例(72.1%),非母乳喂养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13例(68.4%),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值为0.086,P>0.05)。 8、本组随访病例中轻症患儿5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诊断哮喘者分别为37例、23例和10例,各占64.9%、41.5%和17.5%;重症患儿5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诊断哮喘者分别为4例、3例和2例,各占80.0%、60.0%和40.0%,两者之间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为0.467、0.729和1.485,P均>0.05)。轻症患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40例(70.2%),重症患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4例(80.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值为0.215,P>0.05)。 9、本组随访病例中用过全身激素者28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者16例,占57.1%;未用过全身激素者34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者为25例,占73.5%,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值为1.841,P>0.05)。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再发喘息者7例,占25.0%,未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再发喘息19例,占55.9%,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统计差异显著(X2值为6.014,P<0.05)。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诊断哮喘者4例,占14.3%;未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诊断哮喘者8例,占23.5%,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值为0.841,P>0.05)。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16例(57.1%),未用过全身激素者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28例(82.4%),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值为4.736,P<0.05)。 10、本组随访病例中仅8例进行过血IgE测定,其中升高者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和诊断哮喘者分别为4例、2例和1例,分别占57.1%、28.6%和14.3%,发生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事件者4例,占57.1%。IgE正常1例,RSV毛细支气管炎后未发生咳嗽超过一周、再发喘息或诊断哮喘者情况。 结论1、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以冬季多发,男性居多,平均年龄为4.7±2.6月,急性期预后良好。 2、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年内高达71.0%患儿出现反复咳喘,其中66.1%有咳嗽超过一周、41.9%再次出现喘息,19.4%诊断哮喘。 3、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年龄小者更易发展成哮喘。 4、RSV毛细支气管炎时全身激素应用可降低日后再发喘息发生率。 5、未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性别、个人过敏史、特应性家族史、母乳喂养、病情严重程度与日后反复咳喘之间的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