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脲脲原体14种血清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6h】

解脲脲原体14种血清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英文缩写、术语表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解脲脲原体生物群和基因型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属于柔膜体纲,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没有细胞壁,目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目前为止,已知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有14种血清型,最近14种血清型又根据各种标准被划分为两个生物群,即微小脲原体(U.parvum,UPA)包括血清型1,3,6,14;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UUR)包括其余10种血清型。Uu虽然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群泌尿生殖道中,但同时它们还和很多疾病有关,如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绒毛膜羊膜炎等。关于Uu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某一群或血清型和特定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但仍尚未有统一的意见,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标准化、商品化的14种血清型检测方法。传统的以抗体为基础的分型方法由于操作繁琐,可重复性差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对Uu鉴定和分型的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Uu群内各血清型基因序列高度一致,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检测Uu14种血清型,所以建立一种快速、精准的分型方法在研究Uu致病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Uu14种血清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为今后在血清型水平进一步研究Uu的致病性奠定方法学基础,并应用此方法对分离于健康人群生殖道的Uu进行分型,了解健康人群中Uu血清型的分布,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方法:
   1.收集2012年3-9月在邵逸夫医院体检的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220例,体检者均无泌尿生殖道炎症症状。
   2.将标本接种于液体选择性培养基,阳性培养液接再转种于A7固体培养基,观察典型菌落进一步确认。
   3.确认为Uu阳性的液体培养液制备DNA模板。
   4.通过对Uu14种血清型全基因组进行评估,设计各血清型特异的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Uu14种血清型的荧光定量PCR法,用ATCC标准菌株验证其特异性和敏感性。
   5.参考文献对上述临床标本进行分群,然后应用已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分型。
   6.统计分析。
   结果:
   1.成功建立了一套Uu14种血清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限范围为22拷贝/微升(血清型1)到3200拷贝/微升(血清型5)。
   2.临床标本培养结果:220例临床标本液体培养共有108例阳性,经A7固体培养基培养确认后共有106例阳性标本。
   3.临床Uu阳性标本分群结果:106株Uu阳性标本中75株(70.8%)为UPA;29株(27.3%)为UUR;2株(1.9%)未能分群;未分到UPA和UUR混合阳性株。
   4.临床Uu阳性标本分型结果:单一血清型的占83.0%(血清型1占30.2%、血清型3占22.6%、血清型6占7.5%、血清型9占7.5%)、混合血清型的占11.3%、未能分血清型的占5.7%。
   结论:
   1.成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Uu14种血清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而又切实可行,为今后在血清型水平进一步研究Uu的致病性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2.浙江地区健康女性下生殖道Uu生物群以UPA为主。
   3.Uu血清型1、3、6、9为浙江地区健康女性下生殖道常见的寄居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