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皮祖细胞动员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
【6h】

内皮祖细胞动员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新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比较氟伐他汀、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芪参益气膏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祖细胞(EPC)的动员效果。观察比较氟伐他汀、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芪参益气浸膏促进梗死心肌新生血管形成、减小梗死面积的效果及干预治疗4周后大鼠的存活率。为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88只成年Wistar大鼠,按体重等级分组并编号,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大鼠28只,分为空白组(A组,8只);单纯芪参益气膏治疗组(B组,10只),假手术组(C组,10只)。其余6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4组,包括:单纯AMI组(D组,19只、AMI+芪参益气膏治疗组(E组14只)、AMI+氟伐他汀治疗组(F组,13只)、AMI+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G组,14只),以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造模组分别采用氟伐他汀、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芪参益气中药配方(浸膏)进行干预治疗。3、干预过程中采取不同时段的外周静脉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单核细胞的分离提取,并应用FITC间接标记的CD133单克隆抗体和PE标记的抗大鼠CD34的单克隆抗体对EPC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EPC的变化,以此评价以上药物对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效果。4、心肌切片经Masson染色,按左室心肌正中线弧长的方法计算梗死面积;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心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各组梗死区、梗死周边区及非梗死区的新生血管数。5比较各治疗组4周存活率。
  结果:1、C-G各组造模成功分别为10只、17只、11只、11只、9只。4周后最终存活只数(率)分别为9只(90%)、8只(47.06%)、9只(81.82%)、8只(72.73%)、7只(77.78%)。三个药物治疗组之间存活率无明显差别(x2=0.261,P>0.05),但三组总的存活率(77.42%)和单纯AMI组比较存活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4.55,P<0.05)。2、EPC检测结果:第7天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22.52,P<0.01),组间比较:E组外周血EPC数(44.56±7.54/2×105MNCs)明显高于D组(31.89±4.99/2×105MNCs),同时明显高于F组(29.63±6.59/2×105MNCs)和G组(35.14±3.72/2×105MNCs)(q值分别为:6.56;7.50;4.56,P<0.05),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G组较D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42.00±6.09/2×105MNCs)较A组(19.88±4.91/2×105MNCs)明显升高(q值为11.38,P<0.05)。第14天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35.4,P<0.01),组间比较:E组外周血EPCs数(54.44±6.04/2×105MNCs)明显高于D组(33.50±7.87/2×105MNCs),同时明显高于F组(26.13±10.55/2×105MNCs)和G组(35.14±3.72/2×105MNCs)(q值分别为8.68,11.73,3.6; P<0.05),G组也明显高于D和F组(q值分别为4.64;7.51,P<0.05),F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q值为2.97,P>0.05)。各组第7天和第14天比较结果显示,A组、C组、D组EPC无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0.85,1.21,0.04;P值均>0.05)。B组、E组、G组EPC均有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3.51,3.07,3.46;P值均<0.05)。F组则无明显变化(t值为0.80,P值>0.05)。3、新生血管结果:三个治疗组梗死区新生血管数均明显多于D组(5.09±2.33/mm2)(q值分别为:20.44,7.6,12.7;P<0.01);E组(19.86±3.14/mm2)同时明显多于F组(10.75±1.61/ mm2)和G组(14.86±2.87/mm2)(q值分别为:12.61,6.67;P<0.01),G组多于F组(q值为:5.35,P<0.01)。三个治疗组梗死周边区新生计数均明显多于D组(8.55±2.40/mm2)(q值分别为:16.03;10.12;11.08,P<0.01);E组(22.38±3.82/mm2)同时明显多于F组(17.53±2.35/mm2)(q值为:5.61,P<0.01),F组与G组(18.73±3.39/mm2)无明显差异(q值为1.3,P>0.05),E组与G组无明显差异(q值为4.07,P>0.05)。三个治疗组非梗死区新生计数均明显多于D组(q值分别为:13.14;11.22;12.92,P<0.01);三个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q值分别为:1.6;0.6;2.09,P>0.05)。4、梗死面积比较结果:统计得出F组(31.41±2.59%)和G组(28.95±2.5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q值=1.88,P>0.05);E组(25.23±4.79%)梗死面积均小于F组和G组,q值分别为5.02(P<0.01)、2.92(P<0.05);三个药物干预治疗组梗死面积均小于D组(35.67±5.22%),q值分别为12.95、7.71、9.32,P<0.01。
  结论:1、芪参益气组方、氟伐他汀、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均能不同程度地动员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使其数量增加并促进梗死周边区血管新生。2、三药干预均可以限制梗死区面积,推测与血管新生以及该区域微环境改善有关。3、药物干预可以提高大鼠梗死后4周存活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