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T MRI R2'和T2'随年龄变化规律及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6h】

3.0T MRI R2'和T2'随年龄变化规律及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摘要

一.R2’和T2’成像随年龄变化规律
   目的:了解在3.0T磁共振上R2、T2、R2*、T2*、R2’、T2’各个年龄组的正常值,探讨正常人上述各值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了解R2、T2、R2*、T2*、R2’、T2’两侧大脑半球和男女性别之间有无差异。
   材料和方法:共59位志愿者参与本研究,年龄25~76岁,平均49.73±14.65岁。其中男28人,平均年龄50.25±15.07岁;女31人,平均年龄49.26±14.51岁。将所有志愿者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6组,分别为21~30岁10例,31~40岁9例,41~50岁12例,51~60岁11例,61~70岁10例和70岁以上组7例。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周围高信号按照轻重程度分为0-Ⅵ级,作为脑白质稀疏的程度。将扫描得到的T2map和T2*map原始图像转到ADW4.3工作站,处理后得到R2、T2、R2*、T2*、R2’、T2’图像。在上述各序列图像中测量双侧额叶白质、枕叶白质、皮层下白质、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丘脑的值并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总体上脑内中央灰质核团R2、R2*、R2’所测的数值与年龄均呈正相关,而T2、T2*、T2’所测的数值与年龄均呈负相关。总体脑白质除了R2和T2分别与年龄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外,其余R2*、T2*、R2’、T2’与年龄均无相关性。尾状核、壳核R2值左侧稍高于右侧(t=-3.607~-3.749,P=0.037~0.000);额叶及枕叶白质T2(t=11.16~3.659,P=0.000~0.001)值均显示左侧稍低于右侧。男女性别间各序列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T2、T2*弛豫时间随脑白质稀疏等级增高而增加,与其呈正相关(r=0.270~0.276,P<0.05),而T2’则与脑白质稀疏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①脑内中央灰质随年龄增加,T2、T2*、T2’值逐渐降低,而R2、R2*、R2’值逐渐升高;②脑白质区随年龄增加,T2值逐渐升高,而R2值逐渐降低;R2’和T2’值与年龄没有相关性;③尾状核、壳核R2值左侧稍高于右侧;额叶及枕叶白质T2值左侧低于右侧;④男女性别间各个部位R2、T2、R2*、T2*、R2’、T2’,值均无统计学差异;⑤T2’值与脑白质稀疏没有相关性。
   二.BOLD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R2’和T2’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现,并与MRI-DWI比较,探讨其在判断脑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14例发病时间<24h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4~75岁,平均56.36±9.28岁。发病时间6~22h,平均16.734±4.65h。患者于就诊首日和发病后7~20天分别进行MRI检查。首次检查DWI高信号区定义为初始病灶面积(LO),第二次复查的T2WI或T2-FLAIR图像上病灶面积定义为最终梗死面积。最终梗死面积小于第一次DWI面积的部分定义为组织存活区(ST),最终梗死面积大于第一次DWI面积者为病灶扩大区(LG)。扫描序列包括横轴位T1WI、T2WI、DWI、T2-FLAIR、T2map、T2*map、3D-TOFMRA、FAIR。总的检查时间约为20min。将所得图像在ADW4.3工作站Functool软件中采用图像重叠的方法,分别手动绘出每个序列图像的病灶形态,并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影像表现,初次检查时DWI和R2’图像上异常信号的面积大小可分为三种情况:①R2’>DWI,共4例;②R2’=DWI,共6例;⑨R2’   结论:①在发病24小时内,脑内梗死灶在BOLD图像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R2’>DWI、R2’=DWI和R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