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握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6h】

握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一般成年人中握力正常参考值的划定

1.1对象和方法

1.2结果

1.3讨论

1.4小结

二、握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2.1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讨论

2.4小结

三、影响握力的危险因素

3.1对象和方法

3.2结果

3.3讨论

3.4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和防治策略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1.以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为基础,分析18岁以上一般成年人握力水平的分布及不同年龄段握力的变化情况,为定义亚洲人群肌肉衰减综合征提供数据基础,为指导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提供数据支持。
  2.以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为基础,分析一般人群中握力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以及与CVD相关代谢指标的关联,以及握力预测CVD的最优截断值。
  3.寻找影响握力的危险因子,为预防肌肉衰减综合征提供指导。
  方法
  1.采用握力计进行握力测量。以40岁以下成年人握力的均值作为正常握力参考值。以低于握力均值的2个标准差定义为握力下降。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计算握力的第10th、25th、50th、75th、90th分布情况,同时对每个年龄段内握力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
  2.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握力与CVD及其与CVD相关代谢指标的关联。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对握力和其他人体测量指标预测CVD的能力进行比较。
  3.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握力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肌肉力量下降以及肌肉衰减综合征提供指导。
  结果
  1.握力分布及握力下降的截断值
  1.1.在纳入的27,24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平均握力为42.9kg,女性平均握力为25.7kg。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平均握力在35-40岁左右达到峰值,40-50岁维持在一定水平,而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在60岁之后显著下降。
  1.2.以40岁以下的一般成年人握力为参考标准,男性握力下降的截断值为30.8kg。女性握力下降的截断值为16.8kg。握力低下女性存在率为3.80%,男性为5.16%。握力低下总体存在率为4.51%。
  2.握力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影响因子的关联
  2.1.经体重校正的握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CVD患病率与经体重校正的握力显著负相关。男性CVD患病率在不同握力水平下的 OR值(95%CI)分别为1.00,0.87(0.73,1.05),0.74(0.61,0.91)和0.70(0.56,0.88)(趋势性P<0.0001)。女性CVD患病率在不同握力水平下的OR值(95%CI)分别为1.00,0.67(0.54,0.84),0.60(0.46,0.78)和0.59(0.43,0.80)(趋势性P<0.0001)。
  2.2.握力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间的关联
  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无论在男性人群还是女性人群,握力与MS患病率及其各组成成分(超重和(或)肥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降低、血压升高以及血糖升高)的患病率均显著负性相关。
  2.3.握力及一般人体测量指标预测心血管疾病的能力比较
  男性握力预测CV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最优截断值为39.6kg。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52。女性握力预测CV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最优截断值为23.3kg。灵敏度为0.61,特异度为0.40。
  3.影响握力的危险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40-60岁组、60-70岁组、70岁以上组人群的握力低下存在率分别是40岁以下人群组的1.81(1.38,2.37)、4.71(3.63,6.10)、27.6(21.4,35.6)倍。相较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握力低下存在率分别是正常组的1.42(1.06,1.90)、3.34(2.18,5.11)倍。体重每升高1kg,握力下降的存在率为参照组的1.10(1.08,1.12)倍。相较于腰围正常组,腰围升高组握力低下存在率是正常组的1.49(1.11,1.98)倍。在女性人群中,40-60岁组、60-70岁组、70岁以上组人群的握力低下存在率分别是40岁以下人群组的2.57(1.87,3.53)、2.84(1.94,4.17)、10.9(7.46,15.8)倍。相较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握力低下存在率分别是正常组的2.32(1.58,3.40)、6.52(3.60,11.8)倍。体重每升高1kg,握力下降的存在率升高1.13(1.10,1.15)倍。相较于腰围正常组,腰围升高组握力低下存在率是正常组的1.62(1.14,2.31)倍。
  结论
  1.我国成年人群中,握力达到峰值的年龄为40岁。男性的握力峰值(均数±标准差)为45.0±6.7 kg,女性握力峰值为27.1±5.0 kg。男性握力下降的截断值为30.8kg。女性握力下降的截断值为16.8kg。握力低下女性存在率为3.80%,男性为5.16%。
  2.经体重校正的握力是CVD及CVD影响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CVD的存在率随着经体重校正的握力值的升高而降低。在男性人群中,相较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握力预测CVD的准确性最高。
  3.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高年龄、超重或肥胖、体重增加及腰围升高均是握力下降的危险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